第112章 規劃與人才(2 / 2)

“烈子來了啊,小柔在屋裏看書呢。”曾媽急忙放下手中的笸籮,招呼楊烈進來。楊烈在曾媽的心目中,不僅是女兒和自己的救命恩人,現在因為照顧楊貴勇的緣故,更像是一家人。

“你忙你的,我找曾老師聊一聊村裏辦學的一些事情。”

聽到楊烈聲音的曾夢柔,已經走出臥房,站在堂屋門口,朝楊烈微微一笑。

“曾老師,今天正好太陽暖和,要不咱就坐在院子裏聊會吧?”

“好呀!”曾夢柔大大方方的答應了,給楊烈端出來一張板凳。

兩人就坐在做針線活的曾夢柔母親身邊,楊烈端起曾媽剛剛為他沏好的茶水,抿了一口。“嗯,這茶味道不錯呀,上等的普洱。”

“是楊支書送的,他說普洱茶養胃抗衰老,適合我們娘倆喝。聽說是他閨女托人從滇省的普洱茶廠特意給他買的。”

“嗯,回頭我就去他家打秋風去!有這種好茶,居然不讓我知道!”

楊烈很隨意的跟這對隱居山村的母女聊起來,然後把話題漸漸帶到了全村的教育上來。

“曾老師,你對咱們國家建國初期消除文盲的那段教育曆史了解多少?”

“這個我們曾經在教育學的課程裏麵專題學習過,當時國家用了很短的時間,就讓幾億目不識丁的農民認識上千漢字,可以看書讀報和親手寫信,可謂是世界教育史上最偉大的一項奇跡。”曾夢柔感慨著說。

“據我了解,我們村雖然偏遠閉塞,但沒有一個文盲,年輕一代大多數是高中畢業,少部分初中畢業,還有一些考上了大學,現在在外麵工作。比如楊支書的大女兒,慶林會計的兒子等。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村的整體文化水平不算低,就算跟沿海一些經濟基礎好的省份相比,也處在同樣的水平。”

曾夢柔點頭,說道:“山楊村在教育這方麵,確實與其他山村不同,甚至可以用另類來形容。村裏的孩子雖然不多,而且年紀大小不等,但是學習文化課程的熱情都很高,就算原來教課的老師都是民辦教師,但孩子們在語文和數學方麵打的基礎都挺紮實,隻要把進度補齊,以後上初中、升高中、考大學,都不是問題。”

“曾老師,我有個比較超前的想法,就是村裏自己出錢,從外麵招一些有水平的老師,辦一所綜合性的學校。這個學校不僅教導適齡的學生,更重要的任務是對村裏的成年人進行培訓,這些培訓既有基礎文化課程方麵的,也有專業課程方麵的。通過各種培訓,使得村裏的人能夠勝任一些新興的工作崗位,而不是隻能的呆在村裏種那點貧瘠的土地。”

“你的想法很好,但要實現難度太大。村裏現在的教學條件,根本沒辦法招太多的老師進來。就算你能改善設施和條件,但是像你口中說的那些老師,每一個都應該是經驗豐富,能力出眾之人,他們能甘心蝸居在這樣一個小山村裏麵嗎?”

“難度大,不代表沒有可能。我會想辦法!在這事上麵,你得幫我,至少讓我知道該從哪裏下手。”

“嗯,我會盡力幫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