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聲大作過後,驗靶的服務人員迅速統計,然後小跑著過來,將幾張記錄紙遞到孫國寧的手中。孫國寧認真的看了一遍,然後遞給了自己的下屬張廷。
“唉,可惜了啊!”孫國寧轉身離去,似乎想起了自己這些年的經曆。
張廷看著成績單,忍不住問楊烈:“你這成績,應該可以參加軍區大比武吧?”
楊烈淡淡的回答:“參加過,手槍射擊,單項第一,步槍射擊,單項第二。”
陪孫國寧打靶隻是一周集訓裏的小插曲,楊烈更多的時候還是與山楊村的民兵們待在一起,他從不幹涉劉全順的訓練,但會認真觀察每一名參訓民兵的表現,在內心評估這個民兵的特長和弱點。
別人不會明白楊烈心中那幅巨大的藍圖,但楊烈清楚自己未來的事業離不開這些知根知底、同宗共祖的本村骨幹進行支持。他們現在隻是普通的民兵,假以時日之後,隨著楊烈身份的變化,他們也會有著屬於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由於組織得力,各村帶隊幹部也很負責,秦陽鎮的民兵集訓工作按照計劃有條不紊的推進。這些民兵雖然在訓練場上會犯一些錯誤,但訓練的態度都很認真,誰也不想被同村人甚至是鄉裏人嘲笑為“笨蛋”或者“傻逼”。
白天訓練科目結束之後,其他村的民兵就會解散,任憑大家在鎮上遊逛,甚至是下館子吃飯喝酒,但山楊村的民兵從來都是集體行動。
他們也下館子,不過是排著隊唱著歌去的。他們也去河邊洗澡,不過總有幾個人站在岸上負責警戒和巡視。他們晚上回自己宿舍的時間很早,在宿舍裏大家都在討論白天的訓練心得體會,沒有人圍在一起甩老K,或是侃大山。
楊烈將管理的權限全部下放給了楊善寶和楊慶林,他隻負責後勤保障和對外聯絡,看到問題時,也不會當麵提出,而是采取啟發引導的方式,鼓勵大家自己去發現問題,然後尋找解決的辦法。
比方說,有幾個民兵沒有讀秒的概念,這在手榴彈實彈投擲過程中可是很危險的。其他民兵就一起幫著這幾個同伴想主意,最終他們通過大聲說一句字數固定的話,巧妙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山楊村,最牛逼!投彈!”就這八個字,扯下拉環的同時,高聲喊出來,等到喊完的時候,使勁把訓練用手榴彈丟出去!
有時候,楊烈也會在訓練間隙和晚上空餘時間,去其他各村的民兵宿舍溜達一圈。他雖然不抽煙,但兜裏總是揣著幾包煙,檔次還不低。俗話說,“煙搭橋,酒開路”,一圈一圈的香煙散出去,楊烈就跟各村的帶隊幹部熟悉起來。
大家私下裏都聽說了楊烈的事情,對於他這科班出身的帶隊幹部,大家更多的是覺得惋惜,沒有人眼紅妒忌,因為楊烈的情況跟他們不一樣。能通過高考直接考上軍校,光這一條,就讓人心服口服。
武裝部長蔡紅軍也找過楊烈幾次,每次楊烈都是很積極的過去,對於蔡紅軍提出的一些問題,盡量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進行回答。
蔡紅軍請他幫忙撰寫本次集訓的總結報告,楊烈也笑著答應了,並沒有因為覺得麻煩,而找理由推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