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子(1 / 2)

我叫秦朗,一個地地道道的普通人,家產不多,唯一值錢的就是一本古書,有些年頭了,封麵破損了許多,名字看的不大真切,隻能依稀辨認出風水堪輿幾個字。

古書裏麵記載的全部都是一些風水秘術和奇聞詭事,憑借著這本古書,我倒是做了幾年分金定穴、搬山發丘的買賣。

此間經曆種種事情,或荒誕或離奇,細細想來竟覺著自己離真相竟隔著一層厚厚的迷霧,撥不開攪不散,永遠也觸及不到迷霧背後的真相。

我本以為我會像這芸芸眾生一樣無知的活,迷蒙的去。可直到今年我接到了那個電話,我才知道我所尋求的這一切的終點就在昆侖山,而這一切最初的起因在關東,大興安嶺的所在。

1968年12月,為了給愈演愈烈的紅衛兵運動刹車,***下達了: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收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號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接受勞動教育。

次年我便被知青辦安排在大興安嶺地區插隊。

我所插隊的屯子在大興安嶺的深處,三麵環山,莽莽林海,有一條鐵路通向屯子裏的林場,據說這鐵路還是當年日本人修建的,為的就是這大興安嶺豐富的木材與中藥。

到了解放後,這條鐵路被用來運送山上的木料,每個月定時駛入一輛火車,給屯子裏帶來一些必要的物資,並拖著好幾節車廂的木料回去。

我當時寄住在老支書的家裏,老支書姓鍾,有一個女兒叫鍾英,典型的東北人的性格,開朗熱情,我和英子倒是極合得來。

不知道為什麼,那年的冬天來得及早,剛到九月份便開始變天。

今天的天氣依舊很糟,濃重的鉛雲陳列在半空,一陣冷風吹過我的脖頸,我渾身一抖,瑟縮著脖子,揣在一起的雙手連忙把袖子間的縫隙擠掉,好保留全身上下這一絲的熱氣。

這見鬼的天氣!我暗罵道,再冷的冬天也阻止不了我吃雞蛋的野心!

我本就是一個好嘴的,突然來到這窮山溝,葷腥之物等閑不得見,忍了半年已是極限,更何況英子家裏隻有這一隻下蛋的蘆花雞,就連雞蛋也是不常吃。

記憶之中雞蛋的那種綿潤的口感和微甜的香氣化作一隻溫暖的手,攥住我的神經,讓我無法分心,終於促成了我這次偷雞蛋的野心。

說偷也不合適,讀書人的事如何稱得上偷,是拿!是拿……

英子大概會在八點多來雞窩給蘆花雞喂料,順便收取雞窩裏的雞蛋,我有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隻要行動快保證一絲證據都留不下。

我充分發揮孔乙己的精神,努力的催眠自己,忘掉英子知道我拿雞蛋的後果,畢竟英子的性格不光熱情也有東北特有的嬌蠻與潑辣。

我縮著脖子,像一個膽怯的小偷一樣靠近雞窩,那隻蘆花雞已經兩天沒下蛋了,根據我觀察出的規律,今天早上一定會有一顆新鮮的雞蛋出來。

小心翼翼的環視四周,沒見到英子的身影,我放下心,將半個頭探入雞窩裏。

這隻叫小花的蘆花雞臥在幹草團子上一動不動,我伸出手在它的肚子底下不斷的摸索,終於摸到了一顆渾圓,我喜不自勝,連忙從雞肚子底下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