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伊耆說道:“聽老人們說,這裏本來什麼都沒有,隻是一座光禿禿他的山,後來,天上下來了一個天神,他覺得這裏光禿禿的不好看,就脫了他的袍子,往空中一扔便覆蓋了整個王屋山一帶,他的袍子上繡的各種圖案都變成了真實的東西,比如距離此地向南三十裏有一個村落,名曰杏花村,滿山都是杏樹,一到春天漫山遍野都是杏花,傳說那裏的杏樹就是袍子右袖口上繡的杏花所變化。還有藍關西麵二十裏,有一個桃花穀,和杏花村一樣,就是袍子左袖口上的一朵桃花所變。”
東襲喜道:“這兩個地方一定美極了,過兩天一定去看看!那後來呢?”
伊耆道:“這個傳說我就知道這些,不過還有一個更好聽的傳說!”東襲急道,那你快講!
伊耆遙指遠處的山巒說道:“聽老人們說,很久以前,這座王屋山和那裏的太行山是連在一起的,有一天,一位掌管北鬥七星的天神,去南天朝見天帝。在路過王屋山的時候,口渴了,就開始到處找水喝。他先來到黃河,一看,水太渾濁了,就沒有喝。於是他又繼續找,他趟過了九十九條河,翻過了九十九座山,都沒有找到他喜歡喝的水。
他寧願渴著,也不願隨意喝不幹不淨的水。他一路尋來,越來越渴,就在他要堅持不住的時候,來到了這個平台,發現了這裏的山泉。他一看見這清澈的泉水,高興極了,就使勁的喝了起來,結果竟然喝醉了,於是就躺在平台的青石板上睡著了。醒來以後,他覺得這山泉水實在是太好喝了,怎麼也舍不得離開,於是就在這個山洞裏麵住了下來。
一日,他來到山頂,向四周望去,看到大山的東西兩側都有很多人居住,但是生活起居風俗,卻全然不同。他想一看究竟,就來到西山腳下,看到幾個人正在笨拙的刨這座山。他感到好奇,便化作一位老頭,他來到那幾人身邊問道:‘你們這是在做什麼?’為首的一位老者說道:‘大山西麵又幹又熱,聽說東麵卻溫和濕潤。定是這座大山擋住了濕氣,以至於我們這邊總是幹旱。我們一家人想挖開這座大山,一來可以讓山西風調雨順;二來也可交通便利,大山兩側之人就可以互相交往了。’七星神聽了大笑道:‘看你的樣子少說也有九十歲了,就憑你們幾個人,怎麼能挖開這麼大的一座山,真是一個愚人!’你道那老者如何說?”
東襲笑道:“老者如何說?”
伊耆道:“那老者笑道:‘你的心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竟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擔心什麼挖不平?’
七星神聽了,心中暗笑道:“兒子孫子,又孫子兒子的,聽起來道理一大堆,難道你的孫子的孫子的孫子,真的能像你一樣一直做下去麼?”不過想歸想,見老者九十餘歲還有如此雄心壯誌,倒也極為佩服,七星神決定幫助老者完成這個心願。於是他找來了他的兩個朋友,誇娥氏的大力士,讓他們一個背走王屋山,一個背走太行山,從此就成了現在的樣子了。七星神見大山挪開了,很高興,見兩位朋友累的滿頭大汗,氣喘籲籲,大叫口渴。他就帶了兩個大力士來到此處飲泉水。兩個大力士一來喝水,可是大大的不妙了!”
東襲急道:“有何不妙?”
伊耆道:“那兩個大力士,見了泉水欣喜若狂這個一口,那個一口。一連喝了七七四十九天,結果惹出禍事了!”
東襲聽得入神,伊耆稍一停歇便急的問道:“隻是喝水而已,能惹出什麼禍事?”伊耆道:“原來呀,這口泉眼連著天上的神井,他這樣一個勁的喝,那神井可是受不了,不幾日就快被他喝幹了。天帝見了,頓時大驚,趕緊讓各路神仙查找原因,後來發現原來是七星神請了大力士挪走了兩座大山不說,三神還差點喝幹了泉水。天帝聽了頓時大怒,就用捆仙鎖把七星神鎖在了大青石上,罰他跪在青石板旁邊,一萬年不許挪動。讓他挨著青石板卻不能睡,望著山泉而不能飲,身在山洞之側畔而不能居……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天長日久,七星神慢慢的變成了一棵高大的樹。於是後來的人們就稱那棵樹為跪樹,在後來,人們覺得跪樹不好聽,就改稱桂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