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夢想在苦澀中成真(1 / 2)

再說曹操得知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後,嫉恨交迸,肺都氣炸了,大罵道:“這個織席販履的大耳賊,怎麼敢這樣做?!我要不滅了你,誓不為人!”

曹操的看法和張飛的看法恰是一對反例,相映成趣。曹操認為劉備出身卑微,是不夠資格當漢中王的,而張飛卻認為劉備是漢室宗親,別說當漢中王,就是直接當皇帝,也沒有什麼不可以。

這種對他人的身份資格感的不對等認知往往帶有階段性的個人偏好的。當初,曹操以為劉備一切都已在自己的掌控之下,所以對他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但是,當劉備背叛而去後,曹操就再也不會將劉備視為英雄了。

但其實,一個人最重要的擺脫他人對自己的身份資格感的束縛,不受任何人影響。曹操認為劉備沒資格當漢中王,但從來不會認為自己沒有資格當魏王。而劉備漢室宗親的身份障礙感越來越強,這也影響到他將終極夢想予以實現的勇氣。

曹操準備舉全國之力,將劉備消滅。但司馬懿卻建議他尋求與東吳聯合,共同對付劉備。司馬懿看得很準,孫權是絕不願意看到劉備春風得意的。兩個“怨婦”一拍即合,因為共同的嫉妒而聯合在一起。

劉備得知訊息,與諸葛亮商議後,決定讓關羽進兵攻擊樊城,以擊破曹孫聯合的陰謀。關羽領命出征,隨即迎來了他這一生的巔峰時刻。他水淹七軍,擒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一時間嚇得曹操要遷都以避。

但是,劉備與孫權之間積累已久的領土矛盾也在這一刻大肆爆發。東吳呂蒙趁著關羽遠征,荊州空虛之際,偷襲得手,為東吳奪回了朝思暮想的荊州。關羽部將糜芳、傅士仁投降東吳。關羽敗走麥城,向劉封孟達求救未果,不幸為東吳所擒。他寧死也不願向他所認為的江東鼠輩屈膝,最終被孫權斬殺!

孫權想嫁禍於曹操,將關羽的人頭送往許都。曹操見了關羽栩栩如生的人頭,想起兩人間一段段的恩怨往事,竟然受了驚嚇。此後一病不起。

“福禍相間”的魔咒再一次出現在劉備的生命中。他剛剛登上漢中王的寶座,但一個多月後,情逾骨肉的兄弟關羽就慘遭殺害,而且作為根本之地的荊州也落入了東吳之手。

關羽之死對劉備的打擊是極其巨大的。劉備日夜痛哭,咬牙切齒,決意要剿滅東吳,為關羽報仇。但他的身體卻經受不住,一下子病倒了。

此後,曹操也撒手人寰。世子曹丕繼位為魏王。不久,曹丕就逼漢獻帝將皇帝寶座禪讓給自己。曹丕改元黃初,國號大魏。東漢世係,至此斷絕。曹丕囿於輿論壓力,並未殺害漢獻帝劉協,而是將他貶為山陽公。此後劉協又以山陽公的身份活了十四年。

但是,當消息傳到蜀中時卻變了樣,說是曹丕弑殺了漢獻帝。這一消息到底是自然訛傳,還是有意訛傳,已經很難考證。但這卻給劉備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這對劉備來說,簡直就是天下掉下來的大餡餅!當初劉備曾經將夢想的實現投射在“禪讓”上,但現在的機會比“禪讓”還要好。曹丕逼著漢獻帝禪讓,千古罵名自然也落到他的頭上了。而劉備隻需以討伐曹丕,興複漢室為名,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登基為帝了。如果錯過了這個機會,劉備可能永遠也找不到一個可以讓自己順理成章登上帝位的機會了。

劉備立即令百官掛孝,遙望許昌哭祭。真不知漢獻帝知道後,對於自己的這位英雄皇叔的作為,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諸葛亮這一回徹底把準了劉備的脈!有意思的是,劉備用來製衡諸葛亮的法正不久前也去世了,諸葛亮再一次一支獨大。勸進的事兒自然還是要落在他頭上來張羅。

諸葛亮與許靖商議後,帶著文武百官,請劉備即皇帝位,理由隻有一個,但非常過硬。

這就是繼承西漢高祖、東漢光武傳承下來的漢室宗統。曹丕以魏代漢後,漢嗣中斷,如果劉備能夠挺身而出,繼承漢統,這非但不是千夫所指的僭越,而是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

但是,當諸葛亮明確提出請求的時候,劉備還是責怪道:“卿等是想陷我於不忠不孝之地嗎?”

這也是必走的形式之路。曹丕明明是主動逼著漢獻帝下禪位詔書的,但還是要假模假式推讓三次。劉備的社會評價顧忌要比常人大得多,這樣的推讓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三天後,諸葛亮許靖再次帶著文武百官入朝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