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誰有資格當老大(2 / 2)

劉備的用意無非也是結伴需求所致,在得知了關羽的投軍意向後,劉備自然想多拉一個人入夥,以壯膽氣。

劉備問他姓名,大漢回答道:“我姓關名羽,字雲長。河東解良人。因本地有一豪強惡霸仗勢欺人,我將他殺了,逃難江湖已有五六年來。剛剛聽說官府在招募義士破黃巾賊,我想去應募從軍。”

劉備今天“運氣不錯”,遇到的都是實誠人,無話不說。那麼,為什麼關羽在兩個陌生人麵前,連自己殺人放火、流落江湖的往事都毫不隱瞞呢?

實際上,這和此前張飛一樣,還是要在人際交往的第一瞬間,爭取對自己有利的地位評判。隻不過,張飛是炫富,而關羽是炫威,希望以此來宣示自己勇猛過人,不容欺淩。

關羽回問劉備。劉備還沒回答,急脾氣的張飛早已搶著代他回答了:“這位是漢室宗親,姓劉名備,字玄德。我是張飛張翼德。我們也要去從軍破賊,你不如和我們結伴同行吧。”

“漢室宗親”本是劉備麵對張飛的強勢,為了維護自尊、保住麵子不得已而采取自我提升策略。他內心多少有點發虛,並不想一用再用,以免穿幫。但張飛已經說了出去,劉備隻能硬著頭皮撐下去了。

“漢室宗親”這四個字再一次幫了劉備的大忙,關羽欣然同意入夥。三人情投意合,當即同去張飛莊上,共論大事。

至此,劉關張三個人結成了一個小團隊,那麼,誰來當老大呢?

很多人以為理所當然是劉備當老大了,理由是劉備在三個人中年紀最大,但這是想當然了。年齡雖然是一個重要因素,但並不是唯一因素。

一個自發形成的團隊的領導者往往是資源與實力綜合博弈後的結果。我們不妨來仔細比對一下劉關張三個人的綜合排名。

首先看家底。劉備家徒四壁,關羽流亡江湖,張飛卻頗有田莊。劉備好歹還算有個家,比關羽無家可歸略微強一些。總體而言,顯然是張飛排第一,劉備第二,關羽第三。

其次看文化素養。劉備隻上了一年多學,並不怎麼喜歡讀書。關羽雖然流離浪蕩,但平時喜歡翻看《春秋左氏傳》。張飛家底殷實,當然有條件讀書。而且張飛還頗有藝術天賦,他的草書與仕女圖都有相當造詣。總體而言,張飛排第一,關羽第二,劉備第三。

再次看武功高下。關羽張飛不相上下,可並列第一,劉備最弱,排最後。

最後再來比比身高。這可不是開玩笑。進化心理學的大量研究表明,在工作領域,個子高的男性和女性更具優勢,更容易成為組織的領導者。比如,在美國的總統選舉中,根據候選人的身高來預判最後的勝利者,準確率相當之高。在1928年到2008年間,一共舉行了21次總統選舉,其中個子高的贏了17次,占81%。

劉關張三人的身高依次是七尺五寸、八尺、九尺五寸。東漢時一尺約合現在的24厘米,那麼,劉關張的身高依次是180、228、190厘米。三個人都是大高個子,但排名顯然是關羽第一、張飛第二、劉備第三。

總之,綜合來看,最有資格當老大的不是劉備,而是張飛。但為什麼最終是劉備成了無可爭議的老大了呢?

這還是要歸結於“占位效應”的神奇威力。

關羽張飛沒有細究劉備的家族傳承史,就無條件地全盤接受了劉備的說法。這一方麵是“占位效應”所造成的必然性的認知錯覺。關羽張飛勇烈過人,並不是甘為人下的人,這一點從他們日後對待他人的表現就可以看出來。如果劉備不是靠著“漢室宗親”,揀了一個天大的便宜,是很難收服這兩個人的。另一方麵,這也與當時世代的社會平均信用水平較高有關,大部分人還沒有做好時刻提防他人說假話的思想準備。“說即為真”,你劉備既然這樣說了,關羽張飛也就信了,並不會找到劉備家裏去翻族譜查老帳。(世風日下後,占位效應極有可能成為騙子最得力的工具,不可不防)

對於飽受階層歧視的張飛關羽來說,跟著劉備一起闖蕩天下,沾上“漢室宗親”的光,顯然更容易出人頭地。為了讓沾光更加名正言順,張飛提議說:“我莊後有一個小桃園,我們不如宰馬祭天,宰牛祭地,三個人結為生死之交,如何?”

誰要是再說張飛是個有勇無謀的莽夫,那可真是有眼無珠了。

這個提議簡直說到劉備和關羽的心坎上去了。在未來數十年的歲月中,張飛的這個提議一直發揮著極其深遠的影響,不但界定了劉關張三人的基本行為框架,也經由劉關張三人在這一框架下的努力與奮鬥而極大地改變了曆史的進程。

心理感悟:與其哀歎自己缺乏資源,不如在身邊熟視無睹的事物中發掘資源。

占位效應通過率先將自己與某一群體普遍擁有或共有的資源聯接定位,造成一種唯我獨占的認知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