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2章 避免優秀人才撞車(1 / 1)

南宋的張浚協助趙鼎執掌樞密院,配合得很好。很多人猜測他們兩人會一起擔任宰相,隻有史館校勘喻樗說:“他們兩人隻適合同知樞密院,將來趙鼎退休,張浚就可以接替他繼續留任。成就事業任用人才,應該相差不會太遠,那麼政令就可以不變地延續下去。如果兩人同為宰相,萬一意見不合而離職,原來的政策必然發生大幅度的變動,那就會出現可悲的事情。”

喻樗的言論很有意思,大有“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味道。無論有多少優秀人才,對於政治或管理組織而言,最後隻能由組織的領導者負責大局,其他人必須圍繞他進行工作。機關單位裏都講究“一把手“和“二把手”的職責區分,畢竟組織的事務比較複雜,工作量很大,不可能事必躬親,也不可能讓領導層的人員都參與全局性的決策。應該有所安排統籌,各人根據自身特點負責不同的事項,單獨決策,才能夠達到“人和”的完美效果,機構的工作自然也可以順利進行,避免出現內耗。

張浚和趙鼎都是優秀的人才,不過畢竟年齡上差了十一二歲,如果都在樞密院任職,按照正常的交接秩序,雙方可以合作愉快,也不容易出現意見不合導致的摩擦。如果一起擔任宰相,由於文官集團的決策權力經常是掌握在一個人手中,雙方很可能會發生衝突,而且權力分散,對政府本身的運行也有不利的影響。賢者應該有自知之明,盡量避免這種尷尬的局麵。

這個道理可以用“分槽喂馬”來比喻。據說蒙古馬能負重,大宛馬善奔跑。某家恰養有大宛、蒙古二馬,喂則同槽,臥則同廄。但是,相互踢咬,兩敗俱傷,主人不勝其惱。求之伯樂,伯樂看後,建議分槽喂養。主人從此輕鬆駕馭二馬,家業遂興。

領導在培養骨幹和接班人的時候,也要考慮人才的搭配問題。“分槽喂馬”,不要讓優秀人才撞車,內耗,影響內部的團結和工作效率。

2001年3月,聯想集團宣布“聯想電腦”、“神州數碼”戰略分拆進入到資本分拆的最後階段,同年6月,神州數碼在香港上市。分拆之後,聯想電腦由楊元慶接過帥旗,繼承自有品牌,主攻PC、硬件生產銷售;神州數碼則由郭為領軍,另創品牌,主營係統集成、代理產品分銷、網絡產品製造。

至此,聯想接班人問題以喜劇方式塵埃落定,深孚眾望的“雙少帥”一個握有聯想現在,一個開往聯想未來。曾經長期困擾中國企業的接班人問題,在聯想老帥柳傳誌的“世事洞明”的眼光下,一笑而過。

李嘉誠是這樣選定家業接班人的。讓性格沉穩、作風踏實的長子李澤矩成為長江實業集團新掌門人;而崇尚自由創新、同時喜歡作秀的次子李澤楷另創TOM。COM事業。

在機關裏,領導常麵臨多名優秀的下屬爭奪一個職位的問題,比如小張和小李爭奪一個副處長職位,關係很僵。這就需要領導及早地考慮他們的出路,早一點兒分槽,使他們都有好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