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王庭奇襲計劃的成功完成,由奧卡、帝國參謀部會同軍方最高級別將領製定的“命運之戰”戰略計劃第二階段終於順利開始,第二批次征召的20個整編軍團踏上草原,他們的目標將是擊破或降服整個左賢王領地,並利用後方源源不斷提供的建築原料在草原上的一些戰略要地修築堅固要塞!
隨著戰爭進入新的階段,羅馬與匈奴兩國之間的潛力和底蘊的差距終於開始顯現出來,第一階段中隨同安奎拉出征的大軍加上後勤人員就已經超過30萬,為了應對這空前的壓力,匈奴人不得不全民皆兵來達到兵力上的優勢,然而第二階段伊始,羅馬可以再次輕而易舉地派遣20個武裝到牙齒的精銳軍團,而如果匈奴人還想要保證兵力上的均衡,那他們恐怕就隻能讓所有部落的青年人都披掛上陣才能勉強實現了。
這就是國與國的差距,一個有著深厚底蘊的文明與一個單純依仗著武力崛起的野蠻文明之間的差距。
縱觀中外曆史,也許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曆史學家告訴我們的真理是文明戰勝野蠻、先進取代落後,可是為什麼言之鑿鑿的史書中記載的卻分明是另外一幅圖景?
君不見五胡之於晉、契丹、金、蒙之於宋,滿清之於明,日耳曼之於羅馬、諾曼之於歐洲?這些真實的曆史呈現的卻是一個個野蠻洗劫乃至毀滅文明的黑暗。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還是我們應該將這些歸結於曆史的偶然性才更合適呢?這些所謂的野蠻戰勝文明的鐵證中,那些野蠻的國度無不是恰好崛起於與之相對應的文明政權處於衰落的時期,這也許是他們的幸運,如果晉朝不是爆發了八王之亂、如果宋朝不是奸臣當道良臣見逐,如果明朝不是被閹人、黨爭、墮落的社會、層出不窮的農民起義耗盡了生命力,五胡、蒙古、滿清怎麼可能侵入華夏?!
在麵對一個統一、興盛、充滿勃勃生機的文明時,那些野蠻人為什麼都偃旗息鼓,渾身顫抖地躲在偏遠地域苟延殘喘、無所作為呢?
因為他們害怕,因為他們畏懼,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實力與這樣的龐然大物抗衡,他們隻能祈求文明給予他們寬容、給予他們仁慈,這就是野蠻的秉性,他們就像是一群令人作嘔的小偷,隻有在主人疏於防範的時候才敢心驚膽戰地去偷竊,而一旦主人恢複了驚醒,這些可憐的小醜就隻能繼續去享受暗無天日的流放了。
羅馬與匈奴就是最好的例子,匈奴人雖然號稱是草原上的王者擁有強大的騎兵,疾如風、侵如火,可是,崛起才不過區區幾十年的匈奴人真的比羅馬過去曾經遇到過的那些敵人更強大嗎?
匈奴人真的比迦太基、比高盧、比帕提亞更恐怖嗎?
當然不是,那些無比強大的政權或是蠻族,都曾跪伏在羅馬的麵前祈求寬恕和憐憫,偉大的羅馬軍團、光榮的羅馬海軍曾馳騁大陸縱橫大海,所過之處萬國來朝,統治著上千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擁有數千萬人口、流通著钜億的財富,這樣的實力、這樣的成就,匈奴人就算是再過幾百年也不可能奢望。
然而,匈奴人的幸運就在於當他們出現的時候,羅馬這棟華美宏偉的大廈已經將傾,遍體的蛀蟲讓羅馬搖搖欲墜,匈奴人不過是撿了一個天大的便宜而已。
而現在,命運的軌跡發生了偏轉,嶄新的羅馬涅槃重生,曆史的拐點已經出現。
當安奎拉率領大軍踏上草原的那一刻起,整個羅馬、所有羅馬人的意誌就已經凝聚為一個目標,那就是拿匈奴人的覆滅來為羅馬的複興獻祭,讓匈奴人的毀滅見證羅馬的複興!沒有人可以阻止這個滔滔大潮的前進!
……羅馬大營
“元帥閣下,我們真的還要繼續追下去嗎?”
軍帳內,克洛斯以及哈洛溫兩位悍將終於按捺不住內心的焦慮前來詢問安奎拉,大軍已經深入到了匈奴人的腹地,踏上了王庭領地的範圍,如果再追下去,四麵八方都將是無窮無盡的匈奴人。
“不用擔心,戰爭,很快就要結束了。”然而,轉過身來的安奎拉臉上卻掛著一絲勝券在握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