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著這般,那些大部族們紛紛停止了動作,原本他們打算向休屠施壓,遏製烏拉部的舉動,而現在,他們覺得一切都是多餘的,與其可能引得休屠不快,不如冷眼旁觀,等著烏拉部自己敗落。
然而事實,真如這些大部族所料想的那樣嗎?
烏拉部營地正中的大帳內,族長烏魯正雙腿盤坐於一張矮胡桌後眼簾低垂,似乎在思慮著什麼,太陽穴處不斷微微顫動的青筋顯示出他內心的極度不平靜。
烏魯當然無法平靜,因為就在他的麵前,坐著另一個人,而正是那個人的到來逼得他不得不做出抉擇,一個關係到他自己還有整個烏拉部生死的抉擇。
“烏拉族長,還是不肯下決心嗎?難道真的要等到我羅馬常勝之師殺到,玉石同焚嗎?”
大帳內,沉寂良久,直到一個語氣隱含冷厲的聲音響起,額間生汗的烏魯才猛地驚醒過來,他抬起頭,看向麵前那人,囁嚅道:“馬格斯閣下,羅馬大軍真的會來嗎?”
原來,坐在烏魯麵前的正是馬格斯,這幾年休戰期間,他一直隱藏身份於商隊之中,往來邊境榷場,為帝國刺探重要軍情及各種有價值的消息,而除此之外,在這條隱秘戰略施行的過程中,他還負有一項單獨的機密使命,那就是與一些匈奴部族接觸,建立聯係,嚐試說服他們投向帝國。
而他此時來到烏拉部正是為了這個目的,大戰在即,帝國的反擊需要一個完美的切入點,而這個切入點,就著落在烏拉部的身上。
前麵說到,烏拉部趁著戰後吸納大量散落牧戶擴充實力從而壯大起來,而那些大部族以為烏拉部實力有限,這樣做必然是遲早淪於敗落的下場,可是過去了這麼長時間,烏拉部不僅沒有敗落,反而愈發興盛起來,大量的女人生育,使烏拉部一下子進入到了丁口增加的爆發期,而原本的孩童也已經長大,烏拉部竟是安然無恙地度過了困難時期,迎來了曙光。
那些大部族們後悔莫及,他們怎麼也想不通烏拉部從哪搞來的糧食和物資,維持那麼多人口的生存,熬過最艱難的時期。
他們想不通很正常,因為他們絕不會想到烏拉部靠的並非是自己的力量,而是一直以來,不斷秘密接受著羅馬的援助,正是有羅馬源源不斷輸送的物資,烏拉部才能底氣十足地發展壯大。
羅馬當然不會無緣無故去幫助一個匈奴部族,之所以烏拉部會列入羅馬的親善名單,自然是因為幾年前的那一戰,正是烏魯的及時提醒讓馬格斯僥幸逃過匈奴人的捕殺,將匈奴人想要發動突襲戰的寶貴情報帶了回去,才使得羅馬不至於措手不及。
正是這無心插柳的舉動讓烏魯得到了羅馬的友誼,而與他相熟的馬格斯也順理成章成為雙方聯絡的主事人,幾年下來,烏拉部與帝國的聯係已經十分緊密,因而馬格斯在接到任務後,首先想到的就是烏拉部。
於是,他親自趕來,就是為了向烏魯陳述利害,讓他率領部族投向羅馬。敢於這麼做,馬格斯自然是有十足的把握。
除去烏拉部這些年與羅馬之間的聯係不談,馬格斯相信烏魯的內心對匈奴根本沒有太多的歸屬感,烏拉部原本就是一個被匈奴征服的南羅斯人與匈奴人混血之後形成的部族看,臣服於匈奴隻是單純因為匈奴人的刀鋒比他們更鋒銳,如果沒有匈奴軍隊的威脅,單是這些年遭受的欺壓也足以讓烏拉部背叛了。
馬格斯很清楚,想讓烏魯痛下決心欠缺的隻是適當的壓力,因而此次他輕身趕來,開門見山,首先就向烏魯透露了帝國即將發起對匈奴的戰爭,接著道明來意,再之後,馬格斯便不再多說一句,隻是靜靜端坐等待。
而剛剛開口說出那句話,是因為馬格斯看出烏魯已經到了思考的關鍵時刻,而這個時候需要有人推他一把,否則猶豫反複,他可以等但帝國的大軍卻不能再等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烏魯終於開始下了決心。
馬格斯微微一笑,用無比自信的語氣說道:“烏魯族長,我馬格斯是什麼樣的人,您應該清楚,而推我一人及一國,您也應該對羅馬的承諾有絕對的信心。我可以向您保證,烏拉部的投靠是第一個,但不會是最後一個,帝國願意對所有不願屈服於匈奴人強權和暴力之下的部族伸出橄欖枝,你們會得到最妥善的保護和安置,而條件就隻有一個,你們需要作出一個明確的答複!”
烏魯死死盯著馬格斯的眼睛,最終,一聲輕歎,烏魯微微低下頭道:“我烏拉部願成為羅馬的屬民,不知依馬格斯閣下的意思,我們應該何時動身?”
塵埃落定,麵上卻毫無異色的馬格斯眼神一閃,斷然道:“事不宜遲,我們馬上動身,帝國將派遣軍隊於途中接應,烏魯族長盡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