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20多萬災民的返鄉,毫無疑問又是一件工作量難以想象的艱巨任務。不過,好在事情的發展卻是出現了意外的驚喜,也許是營地內發生的一切讓民眾們對總督府有了徹底的改觀,再加上神殿的盡力協助,民眾的依次返鄉進行得十分順利,對總督府的信賴讓民眾自覺地服從管理,而對於一個月來在營地內不斷給予他們精神慰藉的神殿祭司們,民眾更是表現出足夠的虔誠,整個過程竟是沒有額外牽扯奧卡過多的精力,留守在營地的團隊按照事先製定的計劃,獨立完成了這項任務。
不過,返鄉之後,那些蒙受了洪災摧殘的災民們不得不再次迎接更加嚴峻的挑戰,因為他們的家園已經毀於一旦,遍地的沼澤雖然澆灌出了豐饒的沃土,但土地不會憑空長出糧食,家園也不可能自己恢複原貌,這些都需要他們用自己的雙手重新建設。
但情況也並沒有糟糕到一貧如洗的地步,從豪商以及各地府庫內預先征集購買的必須物資包括口糧、食鹽、種子等都在總督府的命令下由各地護民官組織人手騾隊運載,和民眾的返鄉同步抵達各個新選定的村址。災民們可以可以從中領取一份無償的基本救濟,另外還可以無息地申請一份三年限期償還的援助,包括耕牛、鐵製農具等農用貴重品,都可以馬上拿到手,以便盡快地重建。
根據按照奧卡的構想,未來將集中力量一勞永逸地解決尼羅河的水患問題至少是確保這種隻能逃避的大災不再發生,治河的草案書已經在籌劃中,而作為整個計劃的環節之一,災民們重建的新村鎮將不再是簡單的擇地而建,而是要服從大局的規劃進行建設,同時建設的具體規劃也將趁勢參照新的村鎮樣式,由專業的軍屬工程隊為核心當地村民為協助,來共同完成。另外,大地神殿、農業神殿、太陽神殿的祭司們也將一一前往新建的村鎮,主持諸神對這些村鎮的庇佑賜福儀式,正式將這些地區納入諸神的懷抱。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就是這些泛濫區重建後的農業開發,將徹底摒棄之前的原始耕作方式,由總督府專門派遣通曉新型耕種方式和農業經驗的學者前去指導,合理利用那些淤泥覆蓋的肥沃土壤,分配種植資源,從而根本上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當然,對於整個埃及的農業生產能力,這也是至關重要的推動力。
但問題也並非沒有,比如在這些泛濫區進行農業改革,無可避免地首先要涉及到的就是土地所有權問題,如果土地的所有權無法進行調整,那些村民本質上就無法擺脫農奴的身份,而如果連生產者的束縛都無法解除,再先進的生產關係和生產工具也不可能根本上改變落後的生產力麵貌,因為生產者才是根本的動力。
如果土地仍然都是貴族的,租賃耕種必須繳納巨額的租稅、承擔沉重徭役、貴族還能掌握著對他們的生殺予奪特權,那樣的話一切毫無改變,總督府從民眾那裏取得的信任很快就會重新被貪得無厭的壓榨和殘酷無望的現實所磨滅。
為了趁著洪災動搖社會經濟基礎的機會給未來的改革楔入一個有力的釘子,奧卡不得不再次使出“蠻橫”的手段,以總督和帝國伯爵的雙重身份,近乎強迫性地向原先擁有沿河那片土地的貴族贖買或勸捐地契田契,理由很簡單也很冠冕堂皇,兩次洪災讓埃及蒙受巨大損失,而這些土地的開發將直接關係到今年的賦稅能否足額上繳,如果貴族不願將這些土地交出,那麼,今年的賦稅,總督府將強行攤派給這些貴族!
這種蠻不講理的舉動自然是引起了埃及本土貴族的強烈抗議,不過奧卡在北疆時,多多少少也從安德魯那裏學會了不少應對貴族的偷奸耍滑的本領,於是立刻擺出一副十分迫不得已的姿態,紆尊降貴親自一一登門,向那些貴族稱述厲害,當然威逼利誘也是常態,無非就是讓貴族意識到,那些化為烏有的土地,他們根本不會願意花費大量的資財去幫助那些卑賤的農戶去恢複土地,那麼不如將土地交給總督府來運作,總督府將依照土地原先的產出足額交給貴族,這樣一來等於是總督府花錢來幫助貴族開發土地,何樂而不為?
奧卡的勸說很快奏效,貴族們紛紛將那些“雞肋”的土地交給總督府,土地的所有權也徹底歸總督府所有,而他們就可以在災荒年月仍然坐享其成,絲毫沒有損失。
可惜,這些鼠目寸光的貴族不會知道,解放了的生產力將會創造出多麼驚人的奇跡,那是他們必然後悔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