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9年,四帝爭立之年。伽爾巴皇帝(Galba)由於自己的摳門和傳統羅馬思想,不但拒絕支付許諾給禁衛軍賞金,還要宣稱在這支“散漫的部隊”中恢複“帝國軍團的秩序”,於是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在奧托(Otho)的煽動下,禁衛軍立刻就拋棄並結果了皇帝。奧托為了討好擁立自己的禁衛軍,默許禁衛軍的全部要求,並且授權他們可以自己選舉自己的長官,以此來收買忠誠。維特利烏斯(Vitellius)擊敗奧托以後,解散了原來的禁衛軍,自己則重新組建了一支十六個大隊的新禁衛軍。維斯帕鄉(Vespasian)皇帝把這個規模縮減到9個,並且為了控製禁衛軍的安全起見,他任命了自己的兒子,後來的皇帝提圖斯(Titus)做禁衛軍長官。
雖然肆意廢立,有時候可算呼風喚雨,不過禁衛軍在政壇所發揮的極端影響力卻是不健全的——他們並不像其他的機構一樣擁有自己的行政職權。禁衛軍既沒有皇帝的私人秘書、也沒有元老院的議會大廳,更不會有龐大的官僚機構站在他身後。因此禁衛軍要在政壇上踐行自己的權威,往往就是可怕的殺戮和恐怖的陰謀。不過也就是由於這樣,往往禁衛軍翻江倒海一番之後,多半要被新的統治者清算,此事在曆史上反反複複。比如佩爾提納克斯皇帝。在康茂德皇帝被刺殺之後,禁衛軍統領萊塔斯一黨,迅速的擁立了身為奧勒留皇帝碩果僅存的摯友和親信大臣的佩爾提納克斯。然而很快禁衛軍就發現這位皇帝勵精圖治,恢複亂象,修明政治——“他可能給奴隸賞賜,卻不太可能被禁衛軍控製。”對個性堅韌不屈的皇帝可能隨時整肅禁衛軍軍紀的擔憂,使得萊塔斯和禁衛軍最終掀起嘩變,殺死了佩爾提納克斯,更將年邁皇帝的頭顱割下,插在一個長矛的矛尖示眾。此後,禁衛軍甚至跑到城牆附近的市場去叫賣皇帝的寶座,最終將帝位用一個好價錢賣給了富翁迪丟斯?尤裏安努斯,後來又簡單的拋棄了自己的大買家。不過塞維魯皇帝贏得內戰,進入羅馬之後,肆意妄行的禁衛軍立刻就被解散了。隨後,塞維魯皇帝從自己潘諾尼亞軍團的部隊中重新組建了禁衛軍。而在色雷斯人馬克西明的治下,羅馬的暴民們則常常在首都的街道上和禁衛軍發生衝突。
到了公元284年,戴克裏先皇帝開始著手削減禁衛軍的職權,他將皇宮的防務職責從禁衛軍手中剝奪,而代以自己新近成立的兩支部隊“Jovian”和“Herculian”,這兩支新的近衛部隊名字是以大神朱庇特和英雄赫拉克勒斯來命名的,分屬皇帝和副帝。這個改革和“四帝共治”可以說是同時誕生的。到了305年5月1日戴克裏先皇帝退位過起“種菜索羅納,悠然地中海”的小日子之時,禁衛軍這支曾經呼風喚雨的部隊,它們的大本營——禁衛軍營Castra Praetorian,實際上已經隻是羅馬的一個哨所而已了……
而禁衛軍在羅馬帝國這個大舞台上的正式謝幕演出還是從306年開始說起。是年,西部上皇馬克西米安的兒子馬克森提烏斯由於自己才薄德鮮,當君士坦丁繼承大位之時,他則隻能在首都郊區的別墅裏安享早年……這裏插句嘴,上皇,就是退位的皇帝,實際上,羅馬帝國史上能退位的皇帝倒還是鳳毛麟角,不似亞洲的日本,院政時期上皇獨攬大權,弄得天皇以退位為樂事。憤憤不平的馬克森提烏斯於是年10月28日糾合了幾位軍事保民官掀起叛亂,占據了意大利,擊退了東部皇帝伽勒裏烏斯指定的西部副帝塞維魯二世。這次戰鬥中,禁衛軍擋不住雖然打仗不在行,使銀子卻頗有心得的馬克森提烏斯的銀彈攻勢,倒向了那位由“羅馬元老院和羅馬人民選出的”馬克森提烏斯。312年,君士坦丁大帝率軍攻入意大利,米爾維橋之戰大敗馬克森提烏斯。戰後,作為馬克森提烏斯最強有力支持者之一的禁衛軍慘遭解散噩運。禁衛軍人員被遣送到帝國邊境,禁衛軍營Castra Praetorian被拆毀。此舉徹底宣告了這支在帝國史上服役長達三個世紀,左右政局廢立的力量的終結。
而現在,這支禁衛軍的統帥一職,擺在了奧卡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