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節 農業才是根本(2 / 2)

近半年的時間,在奧卡高度重視下的軍事改革已經初見成效,軍區製度(不是東羅馬帝國的塞姆製,而是模仿後世國家的軍區)、參謀製度、軍官團製度、軍種重編、軍銜製度,都已經在嶄新的不列顛衛戍軍和野戰軍中全麵施行,雖然目前還沒有讓太多人認識到這些改革的難以想象的作用,但可以預想到的是,未來,這些全新的軍隊和與之配套的製度將會展現令人稱歎的力量。

軍事改革的順利讓奧卡和夥伴們對關係到是否能夠根除帝國積重難返的政治、經濟改革有了一定的信心,然而,隨著這兩個領域改革的展開,一些事先完全沒有能夠考慮到的問題隨之而來,層出不窮讓奧卡他們親身體會到了改革所需的那種敢於披荊斬棘、打破一切的勇氣和毅力,同時手段和策略也必不可少。

盡管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包括人手不夠、財政拮據、物資匱乏、各方麵的阻撓和陽奉陰違,原有問題的清理等等,都如潮水般向行省新生政權湧來,他們隻能竭盡全力地應對,至於結果誰也無法預料。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在不列顛來自既得利益階層和各種舊製度造成的強大慣性的壓力與在羅馬進行改革不可同日而語,有絕對的兵權在手的奧卡,很多時候可以采取更加直接的方法來保證各項政策的有效施行,不過,這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一些野心家或是不安分份子攝於軍隊的威勢暫時蟄伏,隻等機會或是奧卡政權的法令一出現問題他們必然群起而攻之,來用陰謀和煽動,威脅政府妥協,對於這些暗中圖謀不軌的勢力,奧卡和夥伴們也是深深警惕。

不過,無論如何,改革還是得以貫徹實行,農業、商業和手工業都得到了恢複和發展,尤其是農業這個基礎,得到了行省的最高重視和全麵扶持,首先是對不列顛所有土地所有權屬於帝國的確認,接著就是大規模的土地分配,在動亂期間,由於一些大地主的逃走、死亡遺留了大量無主地產,讓行省得以通過贖買、收歸等方式獲得,因而有條件對治下的無產者和釋放的奴隸進行土地分配,按照不列顛的最新土地分配製度,每戶家庭,丁口少於6人,則能夠獲得20尤格的耕地(約合90畝),其中不包括無法耕種的土地,而如果家庭多於6人則按兩倍授予,也就是40尤格土地,這個數字,在後世人均耕地隻有區區1.3市畝的中國人看來簡直是天文數字,然而,在這個時代卻是很普通,整個不列顛,現在隻有多少人口?最多不過300萬!整個帝國多少人口?至多不過1.5億!而與此同時,帝國的麵積呢?地中海這個內湖就不提了,光路上麵積就有近600萬平方公裏!這樣的數字比例甚至已經不能用地廣人稀來形容了,偏遠地區基本就是千裏無人煙。

而就是這樣,羅馬的農業兼並、集中卻依然高的令人發指,那些大地產者們,擁有的土地連綿無垠,甚至誇張地說,他們一輩子都無法看完自己的領地,而那些無產者卻是無立錐之地,隻能依托貴族租種土地,承受剝削,加上戰亂,帝國農民的生活異常貧困。這也是帝國時期農民起義、反抗不斷的根源。

針對於此,新生的不列顛行省政權集合眾人智慧以及奧卡後世的一些知識,采取了深入而細致的改革,包括取消奴隸身份,全麵授予公民權,強製釋放奴隸和解除佃農契約,由政府補償大地主,嚴格限製土地占有麵積上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擁有超過最高500尤格的土地,否則將會受到非常嚴厲的處罰,而且即便是這500尤格的土地上限之中,超過300尤格的部分也會采取遞進式的高額賦稅征收率來加以壓製,而改以引導大地產者投入到手工業、商業之中,以根本上抑製土地占有和兼並。

而對於農民,除了無償土地分配和提供屋舍之外,政策性扶持和技術性扶持行省方麵也付出了巨大努力,包括先進的農業技術、農業生產模式(農牧漁林因地製宜複合式發展)、耕牛、農具(其中奧卡身為穿越眾的優勢再次得以發揮)等等,都為農民提供了大量優惠支持,而農民隻需付出很少的代價,而且隻需收獲之後再以貨幣償付。而農民最關心的農業稅,不僅各種苛捐雜稅一概取消,而且唯一的農業稅將破天荒的隻有5稅1!

這個數字,對於幾個世紀以來都承受著上繳三分之一實物然後還要繳納貨幣地租和國家賦稅難以想象的沉重負擔的農民來說,無疑是推翻了背上的大山,和新中國農民翻身解放沒什麼不同。

而農民們的感恩戴德,將是新生政權最強有力的保障,也是未來以一種製度擴張的方式來拯救帝國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