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節 攻城其實是件技術活(2 / 2)

這可不是誇耀,比如那雲台,羅馬神射手站在上麵,可以在木板的防護下居高臨下,毫無顧忌地對城頭進行遠程壓製,掩護步兵進攻。而攻城車,巨大的削尖的原木被吊在車中,上麵有三角形的厚木板防護,還蒙上了濕牛皮防火,原木兩側則是士兵的位置,頭頂的三角形護板可以讓他們後顧無憂地推動撞城車前進,圓滑的木輪更是讓他們省力不少,而那些雲梯可不是那種蠻族粗製濫造的梯子可比,每一個部分都是插接牢固,頂端還有鐵製的掛鉤,隻要靠上城牆就會立即掛住城牆上的垛口內沿,防止被敵人推倒。除此之外,更遑論威力巨大的羅馬投石機了。

試想一下,不去考慮其他人數、戰力、士氣上的優勢,就單單看這些羅馬軍團擁有的精良裝備,隻有普通單兵武器的叛軍拿什麼來阻擋,他們既沒有瀝青、也沒有投石機、弩炮,更不要說像古代中國守城時那眼花繚亂的守城武器,所以,這場戰鬥,就像是羅馬戰無不勝的一個縮影,曆史總是給人一種錯覺,似乎總是野蠻戰勝文明,可是認真思考,那些表麵戰勝了文明的野蠻人,他們哪一個不是在文明內部出現危機或者轉型的時候趁虛而入,又哪一個不是單純就軍事技術和製度而言絲毫並不遜於甚至高於文明呢?文明國度總是是全麵緩慢發展的,而野蠻人卻往往是軍事領域呈現爆炸式的畸形發展,於是兩相比較之下,就會給人一種野蠻征服文明的假象。

“第一大隊,進攻!!!”

就在我們震撼於羅馬具有的深厚底蘊時,阿伯加文尼城下的激烈鏖戰已然進行多時。

麵對眼前猶如囊中之物的古城,羅馬軍隊顯得不驕不躁,氣定神閑。莫森並沒有一次性投入全部的軍團兵力,而隻是派出了其中的一個連隊作為第一批次投入進攻,首先將櫓盾推進到城下,形成一道遮擋城頭箭雨的屏障,隨後是兩輛雲台被緩緩推到櫓盾密集圍護的中間固定住,那些在林間對決中所向披靡的軍團斥候們紛紛接著櫓盾的掩護登上雲台,再次大顯神威,由於阿伯加文尼的城牆並不長而叛軍兵力有限,因而這些箭技高超的尖兵們可以從容地躲在護板後麵,用刁鑽的箭矢將城頭上身形暴露、無處躲藏的叛軍弓箭手一一點名,而無需大費周章的進行覆蓋式射擊。於是,攻城尚未開始,雲台與城牆之間的半空中已是流矢橫飛,不斷發出令人心悸的尖嘯聲。

而與此同時,在後方,投石機也開始發威,魁梧有力的士兵用力絞動扭矩,在連接處嘎嘎的刺耳摩擦聲中,投臂緩緩壓下,從山中隨意取來的碎石塊隨即被放入皮質的囊袋中,而後隨著發令兵手臂猛的落下,嗡的一聲聲劇烈彈動發出的風聲響起,囊袋中的碎石塊高高地飛射而出,徑直砸向遠處的城牆!

僅僅十幾分鍾的時間,羅馬軍隊已經取得了絕對的火力壓製,一直停在櫓盾後遲遲沒有露麵的攻城車終於出現,緩緩向高大的木門靠近。盡管雲台上的神射手和投石機已經給了城牆上的叛軍太多的痛苦但到了這個時候,叛軍也很清楚,攻城車的出現意味著戰鬥已經進入了最後時刻,不拚命,那就隻能等死了,羅馬人再寬宏大量也沒理由對他們這些趁火打劫的叛軍手下留情的。

果然,攻城車剛推進沒到幾米,櫓盾後立時響起一陣陣雄壯的咆哮聲,緊接著就看到一隊隊抬著雲梯的羅馬士兵冒著零星的流矢開始向城牆發起衝擊!相比於笨重的攻城車,雲梯小隊的速度就堪稱飛快了,短短二十多米的距離幾乎眨眼間就到了,而整個過程中,除了幾個倒黴的士兵被流矢射中四肢退出戰鬥序列,羅馬軍隊無一傷亡。

事實上,戰鬥到了這裏,勝負已見分曉。隨著雲梯的豎起,精銳小隊的相繼開始攀援而上以及雲台上箭雨和投石機的火力壓製的陡然增強,城頭的叛軍已是鬼哭狼嚎,陷入絕望。

大樹下,一直佇立觀望的森莫看到這裏,驀地轉過身,臉上露出一抹微笑,對一旁的傳令兵道:“立刻飛馬傳報給軍達利爾將軍,阿伯加文尼已然落入我軍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