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堡!顧名思義,這是一種堡壘構築的模式,與傳統的城池堡壘建築外形不同,棱堡並不是規則多邊形亦或是凸麵型,而是一種內凹式的多麵體!這種模式的堡壘在真實的曆史上,是適應於初期火藥武器時代的攻城戰的,最早是由16世紀意大利的軍事建築家發明,不過同時代的大明據說也有了棱堡,所以來源究竟如何,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且不去管。我們來說這棱堡相比於傳統堡壘的巨大優勢,首先傳統堡壘的邊牆通常都是一條直線,然後每隔一定距離豎起一座塔樓這種規則多麵體的城防很容易被攻城方豎起雲梯之類的工程器械然後攀援而上,而棱堡,由於邊牆是不規則的,構建了很多小角度的內凹棱角,要想將攻城器械架上去將付出大量的時間,而在攻防戰中時間就是生命,在你選擇角度架雲梯的時候,防守方的遠程打擊將會讓你大量失血。而這還不是最主要的。
棱堡最可怕的是它多棱角的邊牆所能提供的交叉火力打擊,這也正是它之所以出現在曆史上初期火藥武器時代的原因,攻城方在麵對棱堡攀援而上的時候,麵對的將不是傳統堡壘那樣單一麵的打擊,而是同時暴露在了多個棱堡麵的多重火力打擊之下。棱堡邊牆曲線的反複曲折同時也帶來了空間上的拓寬和延展,火線上可以同時布置更多的守軍,這意味更加充足的火力輸出。
打個比方,你在爬城牆的時候,都是夾在好幾個堡壘棱角邊牆形成的狹窄空間內,頭頂上四分之三的方向都站滿了敵人的守軍,即便你有盾牌,你又能護住幾個方向?交叉的矢如雨下很快就會讓你含恨而亡!所以,當有限守軍麵對龐大規模的攻城軍的時候,奧卡第一時間就聯想到了這種可以最大限度利用防守一方優勢的軍事防禦體係建築!盡管,奧卡的這一個隨口的小小提議,就讓棱堡這個軍事建築史上的一大發明瞬間提早了近11世紀誕生。
奧卡的提議簡單一說,當時在場的將軍們立時眼前一亮,提比留斯將軍更是直接咣的一聲手直接拍在桌子上,大聲叫好。沒什麼懸念所有軍團長一致讚同采取奧卡提供的方案,姑且不論奧卡的提議能給戰役結果帶來多大的影響至少奧卡這個被瓦倫提尼安一世初次接見就青睞有加的年輕人給所有帝國最精銳野戰軍團的將軍們已經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象,一些眼光不錯的老將甚至在心裏開始籌劃著是不是可以戰後花點心思將這個年少有為的年輕人拉到自己麾下。
“奧卡這小子還真是提了個威力驚人的方案啊!”塔樓上,看著那一個個棱角分明的邊牆豎起,交錯著仿佛野獸的利齒般分外猙獰地外露著,提比留斯將軍也不禁清晰感受到棱堡那恐怖的殺傷力。
聽到老將軍的自語聲,在他的身後,侍立的副將們都是麵目含笑地交口稱讚著,不是逢迎提比留斯將軍,而是真誠的稱讚,在軍隊裏有一點大多數時候都不會改變,那就是對強者的尊敬,奧卡·奎裏納斯的膽略、勇氣和智慧已經得到了皇帝的承認,此戰如果能再大發光彩,毫無疑問,這個年輕人的未來將是一片坦途,皇帝決定讓第十三兵團留下,未嚐也沒有再考驗這個年輕人的意思,能讓皇帝刻意去關注乃至考驗一個人,這本身已經充分說明了奧卡的價值。
“離預定的返回時間還有多久?”提比留斯忽然轉過身,臉上露出一絲隱隱的焦慮。
“還有10分鍾,將軍。”旗令官立刻微微躬身回答。
“等他們回來,立刻讓奧卡來見我,還有工事的進度一刻也不能放緩,我們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提比留斯留下一句,便當先走下了塔樓,其他將軍們也紛紛跟上。
而恰在此時,城外的工地上傳來一片呼喚!旗令官疑惑地向外望去,隻見千米開外的樹林中,一支帶著勝利氣勢歸來的羅馬軍隊正緩緩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