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
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煙雨中。
龍城藏龍湖畔,正是楊柳堆煙,蓮子成荷的季節,微風拂動柳絮漫漫,一派春意盎然的美景。城外梅花尚在,城內杏花已開,確實是四季之景、妙趣之味盡在其中。
湖畔太白居,片片陶瓦鍍上了一層細細的陽光。往日正是賓客盈門、車水馬龍的時候,今日卻冷清不少。正是因為,今日是龍城收藏大家韓家舉辦的品茶大會,韓老爺欲為韓家三小姐擇選乘龍快婿。
三小姐是遠近聞名的美人,眾人皆知,因此周圍各城但凡是能趕到龍城的未婚公子都來了。太白居外站著兩排韓府的家丁,組織其餘閑雜人等入內。
品茶大會共分三輪,現在正是最為精彩的,也是最後一關的第三輪。
“小女泡茶還要些時候,不如老夫與諸位賢侄先說點別的。”韓老爺一邊說,一邊撚了撚下頜的白須。
“全聽韓老爺的安排。”吳賢很是乖巧的應了一句。
“那老夫與諸位賢侄不妨說一說這茶吧。”韓老爺用食指敲了敲眼前的景泰藍茶杯。
“典籍記載,茶的歸經是‘入心、脾、肺、腎五經’。飲茶修身,品茶養性。好茶對人的性情更是無上陶冶。若說挑選茶葉,須看外形,內質兩者。外形五項:整碎、色澤、嫩度、條形、淨度;內質四項:湯色、香氣、滋味、葉底。項項上佳,才能算得上珍品。”吳賢依舊帶頭,一番話說得不溫不火,頗有幾分瀟灑氣度。
韓老爺緩緩點頭,半晌又問:“趙賢侄覺得呢?”
“茶者,包括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醇香甘潤、富含營養、延年益壽。就說這廬山雲霧茶,其味千姿百態,變幻無窮,時而像浩瀚的波濤,時而像輕盈的薄絮,‘千山煙靄中,萬象鴻蒙裏’,一如太虛紀境。”趙宏博笑的極淡,“小生認為,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好一個茶如人生,人生如茶。”韓老爺若有所思的笑著,“年紀輕輕便有此等境界,真是使老夫汗顏啊。”轉而看向麒鸞,“不知尚賢侄高見幾何?”
“高見不敢,短識倒是有一些。”麒鸞不像前麵兩個略帶拘謹,笑得十分自然,“茶有‘四絕’:色綠、香鬱、味甘、形美。四絕皆具者,才可稱為上品。然而飲茶之人往往過於追求茶的本身,卻忘記了飲茶才是真正地品味茶的途徑。”
“有詩為證: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足見,飲茶才是真正地修身養性之道,有好茶,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心境,隻能是暴斂天物而已。”
“古人有雲:品茶宜精舍,宜雲林,宜永晝清談,宜寒宵幾坐,宜鬆月下,宜花鳥間,宜清流白雲,宜綠蘚蒼苔,宜素手汲泉,宜紅妝抱雪,宜船頭吹火,宜竹裏飄煙。”說著,麒鸞垂下雙睫,“此等風物,遠勝茶之本身。”
字字清晰,聲音柔和悅耳,內容極富畫麵感,站在一邊,蘇影不禁為麒鸞這一刻的神彩而恍惚了一刹那。
淡淡的眉宇間是淡淡的笑意,卻像是水墨般染得天地間都為這一刻的風華而傾倒。
這個人,是麒鸞。
直到韓老爺的話打斷了蘇影的思緒。
“尚賢侄說得好啊……”韓老爺一臉的心馳神往,“別出心裁,領異標新。令老夫耳目一新啊……來,小女的茶也泡好了,諸位賢侄來嚐上一嚐吧。”
半透明的紫砂杯,霧氣騰騰的均勻碧色茶湯緩緩倒入,杯底幾粒細細的茶葉宛如碧波湖底的一彎明月倒影,極盡工巧,芳馨沁脾。
“這是碧螺春。”麒鸞看著杯裏的茶湯,不自覺地彎起嘴角,眉宇柔和,“‘碧螺飛翠太湖美,新雨吟香雲水閑。’說得便是它了。”
“尚賢侄說的不錯。”韓老爺捧起茶杯,吹了吹,聞香,垂下頭呷了一口,“諸位賢侄也都嚐上一嚐吧。”
捧著茶杯,似乎隻消聞一聞就能消除人的疲勞。趙宏博也是一臉儒雅的笑,道:“喝一杯碧螺春,仿如品賞傳說中的江南美女——此話果真不假。”頓了頓,“相傳有一尼姑上山遊春,順手摘了幾片茶葉,泡茶後奇香撲鼻,脫口而道“香得嚇煞人”,由此當地人便將此茶叫‘嚇煞人香’。”
“我也有所耳聞。碧螺春茶條索緊結,卷曲如螺,白毫畢露,銀綠隱翠,葉芽幼嫩,衝泡後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飛,茶水銀澄碧綠,清香襲人,口味涼甜,鮮爽生津,品飲之人無不為其嫩綠隱翠、葉底柔勻、清香幽雅、鮮爽生津的絕妙韻味所傾倒。”麒鸞的語氣很平淡,並不像是先前那般刻意的賣弄。
“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澤碧綠,形似螺旋,產於早春。其成品茶外形緊密,條索纖細,茸毛遍布,嫩綠隱翠,泡成茶後,色嫩綠明亮,味道清香濃鬱,清香幽雅,鮮爽生津,湯色碧綠清澈,葉底柔勻,飲後回甘。人們讚道:‘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
聽著吳賢的這番話,蘇影暗自搖了搖頭。品茶大會進行到現在,聰明的人當著韓老爺都已經不再賣弄,收斂鋒芒,平心靜氣的吐露感悟。現在用這種語氣說話,恐怕會給人家留下不好的印象。
韓老爺喜怒不形於色,還是淡淡點頭,補充道:“飲其味,頭酌色淡、幽香、鮮雅;二酌翠綠、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鬱、回甘,真是其貴如珍,宛如鑒賞一件工藝奇珍,個中妙境,可遇而不可求也。”
麒鸞和那趙宏博都點頭,垂眸喝茶。
半晌,麒鸞道:“小侄曾聽說過一個有關碧螺的傳說,韓伯父和兩位兄台如果不嫌棄,我就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說上一說。”
韓老爺頷首,趙宏博做出一副傾耳細聽的樣子。
“這傳說,正是這碧螺茶名字的來曆。”麒鸞放下喝空的杯子,“雲昔年,在太湖的西洞庭山上住著一位美麗、聰慧、善良的孤女,喜愛唱歌,名叫碧螺。隔水相望的洞庭東山上正直、勇敢的青年漁民阿祥仰慕碧螺已久,卻始終無緣相見。”
“後來,太湖中的惡龍劫走碧螺。阿祥為從惡龍手裏救出碧螺,大戰七日,殺死巨龍,身受重傷。一日,碧螺無意中發現一株小茶樹,於是細心照料。阿祥的身體卻日漸衰弱,湯藥不進。碧螺在萬分焦慮之中,想起發現的小茶樹,於是她以口銜茶芽,泡成了翠綠清香的茶湯,阿祥飲後,精神頓爽。”
“於是碧螺每天清晨上山,將那飽含晶瑩露珠的新茶芽以口銜回,揉搓焙幹,泡成香茶,以飲阿祥。阿祥的身體漸漸複原了;可是碧螺卻因天天銜茶,以至情相報阿祥,漸漸失去了原氣,終於憔悴而死。”
眾人聽到這,無不心下一陣黯然。
“阿祥為紀念碧螺,將碧螺葬於茶樹下。後人每逢春時采自碧螺茶樹上的芽葉而製成的茶葉,其條索纖秀彎曲似螺,色澤嫩綠隱翠,清香幽雅,湯色清澈碧綠,以幽香妙韻永惠人間的。”
望向茶杯中,果然是一個個蜷曲成團的小小茶葉,碧色鮮豔,白毫隱翠,淡淡清香飄渺自然。
“鎮日鶯愁燕懶,遍地落紅誰管?睡起熱沉香,小飲碧螺春碗。簾卷,簾卷,一任柳絲風軟……”麒鸞的聲音柔和,蘇影不禁抬頭看他,想看他是不是也心上淒然。結果對上麒鸞一雙和碧螺茶葉一個顏色的眸子。
碧螺茶飲盡,眼看韓老爺對麒鸞的評價又高了一個檔次。
“這最後一道茶,是老夫多年的珍藏之品,雖比不上聞名天下的‘風回流雪’,卻也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絕品了。今日高興,拿出來與諸位賢侄嚐上一嚐。”韓老爺揚手,示意韓青溪繼續。
韓青溪緩緩走過來,手中一隻紫砂嵌玉小盅,往每隻空茶杯內放了適量幹茶葉。
蘇影微微引頸,去看杯裏的茶葉。隻見每片茶葉約半寸,綠中略泛微黃,色澤油潤光亮,尖芽緊偎葉中,酷似雀舌,全身白色細絨毫,勻齊壯實,峰顯毫露,色如象牙,魚葉金黃。
蘇影心頭一跳——這茶好像還真見過。
韓青溪放下紫砂小盅,又取過裝滿開水的茶壺,往每個杯子裏倒進去。
開水衝泡下去,隻見熱氣繞茶杯邊轉了一圈,轉到杯中心就直線升騰,約有一尺高,然後在空中轉一圓圈,化成一朵白蓮花。那白蓮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雲霧,最後散成一縷縷熱氣飄蕩開來,清香滿室。
衝泡後,湯色清澈明亮帶有杏黃色;香氣清香高長,馥鬱酷似白蘭,沁人心肺。至於口中,滋味鮮濃,醇和高雅,回味甘甜,白蘭香味長時間環繞齒間,絲絲甜味持久不退。
“妙極!妙極!”麒鸞不禁撫掌,眉宇間的喜色躍然紙上,“此茶外形微卷,狀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且帶有金黃色魚葉,俗稱黃金片。入杯衝泡霧氣結頂,湯色清碧微黃,葉底黃綠有活力,香氣如蘭,韻味深長……”他蹙眉思索片刻,猛一拍掌,“這是黃山毛峰!絕品黃山毛峰!”
“尚賢侄真乃識茶之人啊……”韓老爺子老淚縱橫,拐杖把地板杵的一聲接一聲的響,“這正是我珍藏多年的絕品黃山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