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邊國家近期涉華輿情(1 / 1)

周邊國家近期涉華輿情

重點話題

作者:丁文蕾

今年以來,圍繞中國發生的一連串事件受到海外媒體廣泛熱議。通過對近期周邊國家輿情的分析,筆者發現其關注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解決領海爭端:中國更加積極主動,適時“亮劍”

當前中國東海和南海形勢嚴峻,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國不斷糾纏,製造事端,有輿論注意到中國的態度正在變化,在解決領海爭端方麵更加積極主動,用行動宣示主權歸我。一些外報也呼籲主動挑釁的國家通過外交談判,化戾氣為祥和。

1.中菲南海黃岩島爭端:菲律賓媒體不乏理性之聲

4月10日,菲律賓意圖在黃岩島海域非法扣押中國漁船,引爆中菲持續兩個多月的海上對峙。菲律賓國內媒體在事發初期的言論較強硬,但之後也不乏理性聲音。菲律賓《每日論壇報》7月4日發表社論稱,阿基諾總統正給整個國家帶來嚴重危害,如果阿基諾政府真想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問題,現在最好的做法是不要製造中國與菲律賓之間的緊張關係。

對於中菲黃岩島海域爭端,東南亞其他國家基本抱持中立態度,冷靜觀之。日本媒體則更關注中菲解決問題的方法。《日本時報》文章指出,中菲黃岩島事件的關鍵之處在於建立怎樣的政治先例。

2.中日東海釣魚島之爭:日本輿論盡顯“糾結”心態

近日,圍繞釣魚島問題,日方各種勢力蠢蠢欲動。中國官方表態寸步不讓,麵對這一情形,日本輿論盡顯糾結心態。一些日媒刻意強化美國的保護傘形象,如《讀賣新聞》渲染“美高官承諾,美日安保條約適用釣魚島”,以此證實美國不會對釣魚島問題袖手旁觀。

另有日媒發表理性評論,不希望釣魚島問題成為日中關係的障礙。《北海道新聞》社論稱,希望本屆日本政府不要用購島行為激怒中國。《日本經濟新聞》社論則指出,日中兩國應尋求共同開發的途徑。

3.中國解決領海爭端:更加主動,用行動宣示主權歸我

對於領海爭端,海外華文媒體紛紛呼籲中國適時“亮劍”。菲律賓《世界日報》7月19日文章就指出,對中國來說,在外交紛爭中一直恪守“韜光養晦”,以和為貴。如今,麵對日本圖窮匕見,中國見招拆招,棋高一招。

如對中國在海南三沙設市,有媒體指出,以此為標誌,中國開始進入保護開發島礁海域時代。新加坡《聯合早報》引述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的話稱,三沙市組建政權、包括警備區等機構的相繼設立,“有利於維護南海主權,有利於對周邊有不良企圖的國家形成威懾。”

無論是中菲黃岩島爭端還是中日釣魚島之爭,菲律賓和日本媒體在事發初期輿論多有過激情緒,但漸漸就出現理性聲音,它們多認為,與中國的關係非常重要,希望政府能以和平外交方式解決問題。而周邊其他國家基本抱持中立態度,也有輿論注意到中國態度的變化,稱其在解決領海問題方麵更加積極主動。

二、美“重返亞洲”圍堵中國:周邊國家左右為難

今年1月美國出台新軍事戰略,宣稱美國戰略重心將向亞洲轉移。菲律賓《世界日報》6月4日的評論文章提出,美國政府目前囊中羞澀,其戰略東移的主要目的,說穿了就是為了遏製中國的發展和強大。

6月27日,美國牽頭的最大規模“環太平洋2012”軍演在夏威夷響鑼,軍演參加國家多達22個,唯獨沒有邀請中國。其遏製和圍堵中國的意圖十分明顯。俄羅斯《生意人報》的文章稱,中美對抗正在取代冷戰時期的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爭。

對於美國高調“重返亞洲”遏製中國的動作,中國周邊的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國感到左右為難。印度《商業標準報》的文章《印度可以擁抱美國,但不應惹惱中國》稱,沒有哪個亞洲國家有興趣在北京與華盛頓之間二選其一。印度尼西亞《地緣政治監視網》的文章《選中國還是美國?印度尼西亞遊走在中間》稱,當鄰國為了小島的事而大聲發表反華言論時,印度尼西亞選擇了保持中立克製。印度尼西亞今後將繼續奉行中間路線,在中美之間遊走。

從上可知,對於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中國周邊國家媒體大多認為,美國意圖明確,就是要圍堵中國。在是否選邊站的問題上,多表現出左右為難的矛盾心態。

(作者來自中國新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