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人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我們切身體會到經濟的發展對我們的生活質量的改善,但是物質條件的改善就意味著幸福嗎?你的生活如何?幸福、平淡還是痛苦呢?現代人為什麼經常不快樂?怎樣保持生命的最佳狀態?怎樣走進一個洋溢著積極的精神、充滿樂觀、希望和陽光的心靈世界?幸福的奧秘是什麼?

讓我們來看看富翁與漁夫的故事:

一天,在海灘上,大富翁看見漁夫躺著曬太陽,便責備他說:“大好時光,你怎麼不多打點魚呢?”

漁夫反問到:“打那麼多魚幹嘛?”

富翁說:“賣錢啊!”

漁夫再反問:“賣那麼多錢幹嘛?”

富翁說:“有了錢,就能像我這樣,有自由,有快樂,悠閑地在這片美麗的海灘上散步。”

漁夫說:“我現在不正快快樂樂地躺在沙灘上嗎?”

幸福沒有統一的標準,她是人們的一種感覺,也是一種豁達的心態。幸福來源於生活的輕鬆與滿足,以及對於未來充滿無限的憧憬和希望。健全未必是幸福,殘疾未必不幸福;有錢未必一定幸福,沒錢未必一定不幸福。由此,幸福是一種信念,一種追求,一種精神,一種態度。

亞裏士多德曾說過:“幸福是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是人類生存的終極目標。”追求幸福是人類永恒不變的主題,人類一切活動的目的不僅僅在於生存,其最終目的是享有幸福的生活。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時代,快樂主義的開山鼻祖伊壁鳩魯就曾明確指出:“快樂是生活的開始和目的。幸福是我們天生的善,我們的一切取舍都從快樂出發,我們的終極目的仍是得到快樂。”兩千多年後,積極心理學注入了幸福的理念,致力於研究“如何獲得幸福”,以發展潛力、提升幸福為目標,倡導了一場“幸福革命”,為打開幸福之門、走向幸福彼岸、造就幸福人生提供了新的科學視角。積極心理學把目光定位在對最理想的人類機能進行科學的研究,其目標是發掘個體、團體和社會良好發展的因素,並運用這些因素來增進人類的健康、幸福,促進社會的繁榮。

幸福是一門科學——積極心理學。本書所言的幸福不同於某些類似於成功學或培訓類書籍中的口號和承諾,它們所言的幸福的秘訣確實能感染人但卻缺少科學的支撐因而難以真正實行。本書以積極心理學為理論背景,從積極心理學中了解幸福的正確內涵,從積極心理學中學會幸福的方法、培養幸福的能力,這樣才能收獲真正的幸福人生。

本書各章 編寫具體分工和負責如下:禹玉蘭撰寫第一章 、第二章 和第三章 ,羅軍撰寫第四章 ,焦桂花撰寫第五章 ,曾家勇撰寫第六章 ,高京華撰寫第七章 、李鶴展撰寫第八章 、曾烽撰寫第九章 、黃茜撰寫第十章 、褚成靜撰寫第十一章 。禹玉蘭負責全書的統稿任務。

《生命彩虹——追尋幸福蹤跡》一書的編寫過程,對於各位作者來說不啻為一段追尋幸福之旅,幸福就在當下。書中參考了很多學者的資料,在此表示真誠謝意。

編者

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