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寶貝聰明。”我說道:“上市公司其實也一樣,絕大多數上市公司的實際控製人,依然還是公司上市前的老板,隻有極少數,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老板才會失去控製權,這屬於特例,咱們就不說了。這些上市公司的老板就相當於是你,而在股市上購買了公司股票的投資者,就相當於是老二,那些沒有買公司股票的看客,則相當於是我。也就是說,在通常情況下,所謂的投資者購買了某個企業的股票,就獲得了企業的話語權,這種權利以股東大會上投票的方式來體現,這是一句空話。就像西方國家選總統一樣,名義上選民通過選票決定國家的命運,其實就是湊個熱鬧而已,真正決定總統人選的是背後的金主,他們就相當於是一個國家的大股東。”

錦秋琢磨了一下,點了點頭。

我又說道,那現在問題就出來了,投資者買了企業的股票,其實是不能獲得什麼企業經營管理的話語權的,相應的,沒有話語權,分紅權也就沒了保障。從企業老板的角度來講,公司上市出讓股份換回流動資金,其實並沒有出讓什麼資產或者是話語權,隻是用一張張印有“股票”字樣的紙片,就換回了真金白銀。那投資者為什麼還要樂此不疲的買股票呢?通常來說是為了獲得公司股價上漲的差價,公司股價又為什麼會上漲呢?

理論上講,完整的邏輯是這樣的——某個企業給了投資者一個良好的預期,預期公司未來可以賺到更多錢,因此持有了公司的股票,未來獲得的分紅比例會明顯高於持有其他股票獲得的分紅比例,因此競相爭買該公司的股票,一定時間段內造成該股票供不應求,於是就導致了股票價格的上漲,而股價的上漲,又導致了投資者獲得股票的成本不斷攀升,最終總有一個價位,會使得該股票的分紅比例不再高於其他股票,股價的上漲才會結束。

但是實際上,投資者們也不傻,盡管他們或許說不清楚,但是他們心裏也明白,因為沒有話語權,導致了分紅權沒有保障,因而所謂的‘未來更高比例的分紅’往往是鏡花水月,於是他們就自動把這個邏輯精簡,變成了——隻要企業有良好的預期,股價就應該上漲,持有股票就能夠獲得股價上漲所形成的差價,那麼就應該買。

所以企業上市的本質,是給市場一個良好的預期,為市場提供一個股價上漲的理由,為投資者創造一個獲得差價的機會,作為回報,企業通過證券市場從投資者那裏得到了流動資金。

我說完之後,就停下來等著錦秋理解消化。她低著頭默默思考了一會兒,抬起頭來嘿嘿一笑道:“老公,我今天又有長進了。”說完就在我臉上親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