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心裏暗暗歎了一口氣——雖然她這就是一句玩笑話,但是如果早半年、甚至兩三個月重逢的話,或許一切就都會不一樣了,可惜人生沒有如果,這話題說起來隻會徒增傷感,於是我轉移了話題:“怎麼樣,你到這邊來還習慣吧?”
“太不習慣了!我還從來沒經曆過這樣陰冷多雪的冬天呢。”她一個勁的搖著頭說:“小時候在四川,冬天還挺冷的,也能見到點雪,可過去這幾年,先在廣州上了四年大學,又在深圳工作了五年,早就沒了冬天的概念了,偏巧不巧十一月份讓我過來,一來就碰上冬天,我恨不得能打個雞蛋殼把自己套在裏邊。”
“嗬嗬,沒事,眼看著這個冬天也快完了,到明年你就習慣了。而且這邊冬天其實也有個好處,就是室內有暖氣,出門的時候可以多穿點,不像南方,反過來,出門不冷,回家坐著反倒要多穿衣服。”
我們扯著閑話,一路上堵堵停停的,加上地方本來也就有點遠,足足走了一個半小時、差不多八點才到達目的地。
這是一條挺背的街,周圍有兩個九十年代初建成的居民小區和一個城中村。街道也比較狹窄,雙向兩條機動車道外加兩條非機動車道,再往外是兩米來寬的人行道,街道兩旁都是小間小間的簡陋鋪麵,每間大約十平米大小,都是些小吃店、雜貨店、水果店之類的。
我們要去的那家小店就在這其中,招牌就是“羅江豆雞”,老板租下了相鄰的兩個鋪麵,在中間的牆上開了一個月亮型門洞將兩邊連通起來,右邊那間是操作間,門口吊著個昏黃的電燈泡,燈下的人行道上擺了個玻璃小櫥窗賣外帶,左邊那間分兩排擺了五張長方形的桌子,就是客人用餐的地方,現在時間晚了,還在門口擺了個攤子賣燒烤。
因為附近沒有停車的地方,隻能順著路邊的非機動車道停,而這家小店門口又已經停了兩輛車了,所以我隻好將車又往前邊開出去一段,找了個空位停下,這才和肖婉下車走了回來。
一到店門口,老板娘就看見我了,笑嗬嗬的說:“老鄉,好久沒過來了嘛,快進來坐。”
店裏靠近門口的兩張桌子都已經有人坐了,我和肖婉走進去就在左邊中間的那張桌子邊坐了下來,然後我對老板娘說:“就我們兩個人,你看著隨便整幾個小菜來。”
老板娘給我們倒了兩杯茶水,看了肖婉一眼,問我:“那口味……”
我笑笑說:“沒事,她也是羅江呢,口味比我還重,照著整就行了。”
我們四川人的飲食,麻辣偏重,一般人都有點吃不消,這老板跑到這邊來開館子,為了照顧當地人的飲食習慣,通常就做的相對清淡一點,隻不過如此一來,就失了原汁原味,所以我來的話,都是讓他按照四川的習慣來下料。
“要得。”老板娘答應一聲就轉身往旁邊那間操作間走去,嘴裏喊著:“老張,老鄉來嘍,兩個人,你看著整幾個小菜過來,口味照著屋頭的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