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的秘書帶著我走進他辦公室的時候,李坤正在打一個電話,見我進來,他對我笑了笑,抬手示意我先坐一會兒。幾分鍾之後李坤掛了電話,才笑嗬嗬的對我說:“不好意思啊,小常,碰巧一個老朋友打電話來,就閑聊了幾句,讓你等著了。”
“沒關係,李總。我來是有個事情要跟您彙報一下,周末的時候我碰上了江發行市分行新上任的吳行長了,他想跟咱們合作一筆信貸資產出表的業務。”
“出表業務?他們要做多大規模啊?”
“50億,一年期的。”
李坤撇撇嘴說:“小常,業務上的事情,你比我懂,你也知道,這種項目,除非規模特別大,否則沒什麼意思。我聽說去年資管部和建行做過一個這種項目,100億規模,項目周期整整一年,精力耗費了不少,可最後他們團隊的分紅,平均一人還不到20萬。這次50億規模,估計他們也就能給咱們三四百萬的費用,刨除成本,再被公司抽走七成,剩下的那點錢,咱們團隊平均一人也就能分到幾萬塊,人手還耽誤在裏邊。現在小陳和小章在西安的項目還要一段時間,你前段時間去彭城不是又聯係了一個IPO項目嘛,咱們人手挺緊的,我看要不告訴資管部一聲,他們要是有興趣的話,讓他們去做吧,咱們還是集中人手辦大事,你看怎麼樣?要不咱倆一塊去問問高總是什麼意思?”
我笑笑說:“李總,這次的情況有點不同,以往做這種項目的時候,從資金到資產都是銀行提供,咱們隻是提供一個通道,所以沒什麼議價的資本。但這次我和吳行長初步溝通了一下,打算用一種新的玩法來運作,他們提供信貸資產,咱們來發產品募集資金,然後貼現將他們的資產買下,這樣的話,雖然談不上多豐厚的利潤,但大約也能達到以往水平的四倍上下,我初步估算了一下,應該也有2000萬左右,如果咱們的資金不完全靠理財產品募集,公司能夠提供一部分自有資金參與進來的話,利潤還會更高。”
李坤聽我這麼一說,頓時興趣就上來了:“換個玩法、2000萬利潤?哈哈,這有點意思,走,咱們去高總那兒一塊商量商量,你也知道,我在項目操作手法方麵,那是半瓶水,弄不太明白,聽聽高總他是什麼意思。”
李坤一點不表明自己的態度,就提出要去見高建華,一方麵是因為他對於具體的業務操作方法確實不太懂,但更主要的則是因為每一種新玩法,通常就會伴隨著一些未知的新風險,這事情他沒表過態度,如果高建華拍了板,那麼以後做好了,少不了他的一份功勞,出了問題,卻沒他什麼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