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培育和打造棕溪特色經濟的思考(2 / 2)

思考二:打造特色必須因地製宜,選準項目

打造特色就是沒有特色創造培育特色,有了特色要咬住不發,做大做強。就棕溪而言,由於地域大,人口多,差異明顯,在特色項目選擇上宜2-3個,應首選煙草,其次是黃薑、蠶桑,要在現有產業發展基礎上劃定區域,專業化生產,建成三個萬畝基地。一是以王院村為中心,輻射周邊11個村,建成萬畝優質地膜烤煙基地。這些村不再發展其他項目,每年拿一半的地種煙,一半的地種糧用於倒茬。二是以長沙為中心,輻射周邊5個村,建設萬畝高品質黃薑基地。這些村的土地可全部種植黃薑,每年開挖5000畝,再新植5000畝。三是以敖河村為中心,輻射周邊5個村,並與退耕還林相結合重點發展沿江5個村,建成萬畝蠶桑基地。三年後每年養蠶8000張,五年後達到10000張。僅此三項達產達效後,年收入可達3000萬以上,農民人均收入1000元以上,創稅360萬元以上。隻要能夠集人財物,一級抓一級,一屆接一屆,堅定不移,一抓到底,就一定能大見成效。

思考三:打造特色必須從基礎抓起,常抓不懈

一是要抓好“三通”基礎建設,保證基地村物流、信息流暢通。二是要抓好以地頭窖和水平梯地建設為重點的農業基礎建設,不斷增強農業抵禦自然災害能力。三是要抓好與產業配套服務的硬件建設。煙草要側重抓好煙爐改造、標準化煙站建設;黃薑要側重抓好化驗室、收購網點建設;蠶桑要側重抓好省力化蠶室、烘繭站、蠶病診所等建設。四是要抓好產業生產各環節的配套服務,重點是配套的物資和病蟲害防治藥物等。

思考四:打造特色必須重視科教,不斷增強產品競爭力

一是要重視對勞動力素質的培訓,要讓基地村的農民完全掌握產業生產的關鍵技術;二是要積極探索製度、政策方麵的創新,激活投融資機製,吸納社會各方麵資金,重點要加大對特色產業的投資;三是要重視對特色項目的科研,廣招人才,成立專門的科研機構,從種子選配、配方施肥、大田管理、烘烤技術等環節著手研製優質煙生產方案,打造棕溪也是旬陽優質煙葉品牌,不斷提高旬陽煙葉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保證畝均收入達到1500元以上。從桑園管理、良桑培育、養蠶技術等方麵進行科研,提高桑葉單產及蠶桑張產和質量;從提高皂素上進行科研,培育出產量高、含量高、效益高的“三高”黃薑。同時,要側重在特色項目深層次開發上進行科研,縱深延伸產業鏈,逐步興建有影響的、牽動力強的、關聯性大的龍頭企業,向特色工業邁進,推動特色經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