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體驗式教學在初三化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1 / 2)

體驗式教學在初三化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理化生教學與研究

作者:李玉萍

摘 要: 現階段義務教育的模式是社會關注的重點。本文主要研究初三化學教學的實踐教學模式及實際意義。

關鍵詞: 體驗式教學 初三化學教學 實踐研究

引言

初中教育注重的是學科與生活之間的聯係,培養學生對自然學科的認知和探索能力。而化學學科的引入加強了學生對物理反應和化學反應的對比和學習,激發了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和潛能,因為化學是一門充滿探索性且很神奇的學科。

一、初三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育模式的局限性

初中化學學科的起始教學不僅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而且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但是對於初三化學教學來說可能需要講究一些教學技巧。初中教學中,教師傳授知識的方式主要以麵授講解為主,相對來說比較被動和死板。單就課本上的知識進行講解的話,對這門抽象且涉及領域較廣的學科來說,使學生難於理解。我們應該注意到實驗給實際生活帶來的意義,而不隻是局限於課本上實驗的表現結果。

2.教育模式的被動性

教育的最根本任務是傳授知識。對於初三學生來說,所有學科學習都是為了考試,因而課堂學習是比較緊張的。在化學學科教育中,老師應該認識到這一形勢,給學生創造出輕鬆的學習氛圍,將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探索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二、體驗式教學在化學學科中引入的意義

1.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引入

體驗式教學,顧名思義,是一種互動的教學模式,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更能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興趣。通常應用於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和專業教學中,表現方式一般為:實驗、課題探究等。一般課外探究較多,如課外調查學習、手工製作等。在初三化學教學中引入體驗式教學模式,加強學生的主動性學習,幫助麵臨中考的學生緩解壓力,營造出輕鬆的課堂氛圍。

2.體驗式教學的特點

(1)使用範圍廣,針對性強。

對於化學這門比較抽象的難於灌輸的學科來說,我們可以實踐活動、實驗方法進行互動學習。初三化學學科的主要知識點是常見的化學反應與相關化學方程式的學習。按課本直接講述學生會覺得枯燥,學習效率很低。如果結合生活實例,如氧氣、二氧化碳的實際意義,再做成相關課題完成,則對於知識點的學習更有針對性,有利於加深學生的理解。

(2)實踐性強,便於學生理解。

體驗式教學貴在體驗。在化學學科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詮釋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簡化抽象的化學符號和化學方程式,使學習不再枯燥。

三、在探究實踐中增強能力

九年級化學課本中的大量實驗為探究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素材,在組織探究教學時,不必刻意追求一套看似完整的探究步驟,而要關注探究教學的精神內核,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懷疑精神、求證精神。開展探究教學時,要精心篩選探究問題,靈活取舍探究環節,準確把握探究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