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 醉裏挑燈看劍(2 / 2)

辛棄疾大叫:“好,好!南人偏安,不思進取。你如此豪氣,南人中絕無僅有。我今日先見一大好男兒,再見一大好女子,幸甚,幸甚!”

許若雪說道:“世人皆知,辛幼安念念不忘北伐。”

“我聽夫君說,當今聖天子有意北伐。辛公的壯誌,終於可以舒展。我這一女子,隻願與辛公並肩作戰,共殺金人。隻是不知,辛公可還有當年,生擒敵將的雄勇?”

辛棄疾大笑:“我當世男兒,豈可輸給一女子。你我到時便比一下,看誰殺得金狗多。”

許若雪喝道:“好!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兩人隔空一擊掌,相視大笑。

醉道人說道:“今日我等相見,意氣相投,可惜無酒啊!”

許若雪笑道:“不然。心中有三分雄心,七分壯誌,便得了十分熏然。如此,有酒更佳,無酒亦好!”

辛棄疾鼓掌讚道:“這話說得好!”

“對了,前日我聽一江湖人說起,江州有一女子,向天下英雄發出屠龍令,於鄱陽湖中聚集七百豪傑,仗劍屠龍,生生地滅了暴虐江南的狂龍幫。如我所料不差,那女子必是尊駕。”

“正是!”許若雪笑道。

辛棄疾豎起了大拇指:“爾,真乃亙古未曾有過的奇女子!”

幾人坐下,小道士陪著醉道人去做叫花雞,而許若雪便與辛棄疾請教北國形勢。

小道士忙完後,坐過去,正聽辛棄疾說道:“當年辛某給朝廷上《禦戎十論》,明確說明,金朝外強中幹,淪陷區內漢人伺機而動,一旦宋軍北伐,他們將紛紛響應,勝利必將屬於我們。辛某當時還提出,在川陝、荊襄、兩淮三個方向,明麵上屯聚重兵、虛張聲勢,實際上集結起一支五萬人左右的精兵,走海路從山東半島登陸。山東是金人防禦的空虛地帶,我宋軍定可迅速拿下山東,並直接威脅金人在中原地區的統治中心燕京地區。如此,金人必然要從川陝、荊襄、兩淮抽調兵力回防,這時,宋軍再全線北上,定可光複失地,重整河山。”

“此論一上,朝野紛紛叫好。可卻隻是叫好,卻無人推行。辛某再三問起,朝中眾公隻說,數萬大軍乘舟跨海作戰,此事亙古未有,必不可行。辛某爭辯,說正因為亙古未有,所以金國必無防範,必收奇兵之效。這是劍走偏鋒,一劍直插敵人心髒,可一擊克敵!”

“觀金宋兩國,金國陸戰略強,而我大宋水戰卻強於金國不止十倍。此事從前未有,是因曆朝水師皆無能耐承載數萬大軍,遠距離奔襲作戰。可我大宋水師之強,遠冠於曆代,我大宋有這實力啊!以己之長,攻彼所短,再出其不意,這樣怎能不行?”

“可就是不行!我辛某再是力爭,最後此議,終究不了了之。”

“《禦戎十論》之後,辛某心有不甘,費盡心血,再上《九議》。這一次卻更慘,在朝堂中都沒激起多少風波。”

說到這,辛棄疾沉默了一下,語氣漸轉低沉:“辛某先於五萬軍中生擒敵將,再上《禦戎十論》和《九議》,一時聲名大振,名重於一時。可那有又什麼用?辛某日思夜想的,不過是打回北方,救無數我大宋遺民於水火之間。可這心願,幾十年了卻從未實現!而辛某,也從一個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的武將,生生地變成了一個,聲名遐邇的大詞人!”

“有人狀告辛某說‘嗜殺’,剿匪平亂時,毫不留情。這是因為,辛某心中有萬千殺氣,卻壓抑不得發。有人狀告辛某說‘好色’,前後娶妻三人,家中更有侍女十人。這是因為辛某心中有萬千悲憤,卻無處可以訴。若能有選擇,辛某願揮寶劍,而不是持毛筆。辛某願死殺場,而不是安於家!醇酒美人,聲色犬馬,非辛某所願啊!”

“可辛某無奈!幾十年了,朝廷偏居江南、苟且偷安、不思進取甚至屈膝求和。而辛某卻猶自豪邁倔強,執著北伐,如此,自然不容於朝堂。於是辛某不過不惑之年,便被朝廷閑置,一放就是二十年!”

“人生,有幾個二十年啊!”

“這二十年,辛某隻能淡泊冷靜,隻能醇酒美人,隻能在詞上,一抒滿腔豪情!”

說著,這兩鬢斑白的大英雄,撥劍而起,擊劍而歌: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