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何謂帝兮何稱皇(3 / 3)

而十殿閻羅之類的,就屬於一種附會了。

但不信仰佛教的人,一世命終之後又去哪兒呢?那就是剛才所說的東嶽天齊仁聖大帝所主宰的陰曹地府了。這個地府的涵蓋麵比地藏王菩薩的幽冥世界要寬一些,也要窄一些。這地府是在傳說中薑子牙封神大戰以後才出現的,當年周武王興兵滅商,修行道眾人或助紂王或助武王,其中有些死就死了,一世命終自然散歸天地重入輪回。可有的人不同,或因為有大冤曲,或因為生前有所成就,反正原因很多,總之一世命終之後卻不入輪回,遊蕩在人世間,也就是老人們常說的死不閉眼。

對於這些遊蕩人間的忠臣義士,總要有個收管的地方吧,於是上古十二金仙,也就是《封神演義》中冒過頭的那十二位大成者以“青冥玉笏”這件神器為中心,用大神通開辟了一個不顯於人間的洞天福地,這就是傳說中的陰曹地府。

陰曹地府開辟以後,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也就是民間傳說中的玉皇大帝借上古神器“山河社稷圖”重定天下九州之序,並且立下法旨:“凡我華夏子孫,一世命終之後,均需入陰曹地府,見證一生功罪乃可重入輪回。”這就是陰曹地府的來曆。

說它涵蓋麵廣,那就是無論你是什麼人,隻要你血脈中有華夏子孫的血,那就會被這陰曹地府所接引,至於窄呢,那就是隻對擁有炎黃血脈的人有效。

聽到這裏,柳星源瞪大了眼睛:“玉皇大帝那麼牛啊?怎麼西遊記裏麵搞得那麼膿包?”

“小說而已,而且《西遊記》有明顯的抑道揚佛的痕跡,這是當時佛道兩家爭奪正統地位的產物,沒什麼好奇怪的。而且玉皇大帝之所以能做到這一切與他神通大小無關,雖然他神通的確很大。”

“和神通大小無關,不是吧?”

“的確是這樣。”張誌虛笑道:“若是你知道玉皇大天尊在世間的真實身份的話,你就不會覺得奇怪了。”

“什麼身份?”

“昔者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張誌虛念了句《黃帝內經》裏麵的話,然後才道:“玉皇大天尊就是華夏上古時期的三大人皇之一的軒轅黃帝!”

“青帝伏羲,炎帝神農,黃帝軒轅,這三大人皇中任何一個都可以做得到。就因為他們是華夏人文之祖。不但是華夏人文之祖,甚至還是華夏仙道之祖,就算傳道之祖太上也還在他們之後呢。”

“我靠,玉皇大帝來頭這麼大啊。”柳星源想了想,道:“那東嶽大帝呢,又是怎麼回事?人家說天無二日,民無二主,怎麼道教裏麵的大帝那麼多?尤其是在過去封建時代,玉皇大帝怎麼能容得下有那麼多人和他一起稱帝稱皇呢?”

“這我就不是很清楚了,不過我聽長輩說過,皇和帝不是封建時代所認為的那種,並不帶代表地位而是代表一種大功德成就,而且都不是自己稱的,是後人推許的。”張誌虛道:“東嶽天齊仁聖大帝是周武王封神的時候封的,也不是黃飛虎金仙的自稱。”

“代表一種大功德成就?!奇怪,為什麼這樣說呢?”

“你去看看‘皇’和‘帝’在甲骨文中的寫法就知道了,《說文解字》之中是這樣解釋的:光照四方故曰皇,德配天地故稱帝。也就是說,如果有光照古今,徳與天齊的大功德成就,那麼就可以有資格被稱之為皇或者帝。我估計這種說法是成立的。”

“那照你這麼說,除了三皇五帝以外,其他的封建皇帝都是自己給自己安的。就連唐太宗成吉思汗這些人都不能算嗎?”

“可以這麼說吧,想要獲得被稱為皇或者帝的資格,必須要有開天辟地的世間大成就才行。那麼你說的那些皇帝,說他們是封建皇帝可以,或者也可以有資格被成為大帝,但要說真正的皇或者帝,功德成就沒一個是足夠的。要知道真正的人皇,那可是老百姓真心推許的,如果按照這個規矩嚴格來算算的話,掰著指頭數,除了剛剛說的那三大人皇以外,就隻有兩個人夠資格,而且這兩個人還都是近代人物。”

“哪兩位?”

“笨,還能有誰?除了毛爺爺和孫中山總理,還有哪個當得起這‘世間人皇’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