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洛裏是紐約泰勒木材公司的推銷員。他承認:多年來,他總尖刻地指責那些大發脾氣的木材檢驗人員的錯誤,雖然贏得了辯論,但這一點好處也沒有。因為那些檢驗人員和“棒球裁判”一樣,一旦判決下去,他們絕不肯更改。
克洛裏雖然在口舌上獲勝,卻使公司損失了成千上萬的金錢。他決定改變這種習慣,不再抬杠了。他說:
“有一天早上,我辦公室的電話響了。一位憤怒的主顧在電話那頭抱怨我們運去的一車木材完全不符合他們的要求。他的公司已經下令停止卸貨,請我們立刻把木材運回去。在木材卸下25%後,他們的木材檢驗員報告說,55%的木材不合規格。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拒絕接受。
“掛了電話,我立刻去對方的工廠。在途中,我一直在思考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通常,在那種情形下,我會以我的工作經驗和知識來說服檢驗員。然而,我又想,還是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為人處世原則運用一番看看。
“到了工廠,我見購料主任和檢驗員正悶悶不樂,一副等著抬杠的姿態。我走到卸貨的卡車前麵,要他們繼續卸貨,讓我看看木材的情況。我請檢驗員繼續把不合格的木料挑出來,把合格的放到另一堆。
“看了一會,我才知道他們的檢查太嚴格了,而且把檢驗規格也搞錯了。那批木材是白鬆。雖然我知道那位檢驗員對硬木的知識很豐富,但檢驗白鬆卻不夠格,經驗也不夠,而白鬆碰巧是我最內行的。我能以此來指責對方檢驗員評定白鬆等級的方式嗎?不行,絕對不能!我繼續觀看著,慢慢地開始問他某些木料不合格的理由是什麼,我一點也沒有暗示他檢查錯了。我強調,我請教他隻希望以後送貨時,能確實滿足他們公司的要求。
“以一種非常友好而合作的語氣請教,並且堅持把他們不滿意的部分挑出來,使他們感到高興。於是,我們之間劍拔弩張的氣氛消散了。偶爾,我小心地提問幾句,讓他自己覺得有些不能接受的木料可能是合格的,但是,我非常小心不讓他認為我是有意為難他。
“他的整個態度漸漸地改變了。他最後向我承認,他對白鬆木的經驗不多,而且問我有關白鬆木板的問題,我就對他解釋為什麼那些白鬆木板都是合格的,但是我仍然堅持:如果他們認為不合格,我們不要他收下。他終於到了每挑出一塊不合格的木材就有一種罪過感的地步。最後他終於明白,錯誤在於他們自己沒有指明他們所需要的是什麼等級的木材。
“結果,在我走之後,他把卸下的木料又重新檢驗一遍,全部接受了,於是我們收到了一張全額支票。
“就這件事來說,講究一點技巧,盡量控製自己對別人的指責,尊重別人的意見,就可以使我們的公司減少損失,而我們所獲得的良好的關係,則非金錢所能衡量。”
當你的意見與他人產生分歧時,你是經常自以為是,還是考慮一下他人的想法?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我們有些人往往是選擇前者,尤其是那些身居高位者,因為他們更加礙於麵子。不尊重他人的意見,一則於己不利,因為如果他人的意見對了,可是你沒聽取,那你就得不到正確的信息,也無法獲得正確的結果。二則傷害他人,因為你不尊重他人的意見,也就傷害了他人的自尊心,造成人際關係上的負麵影響。何況我們每個人不可能時時正確,事事通曉,何不虛心聽人之言呢?
人們可以接受外貌、身高、地位、收入上的差距,卻很少能接受智力上的差距。當西奧多·羅斯福入主白宮的時候,他承認:如果他的決策能有75%的正確率,那麼就達到他預期的最高標準了。像羅斯福這樣的傑出人物,最高的希望也隻是如此,那麼,我們呢?
如果你有60%得勝的把握,那你可以到華爾街證券市場一天賺個100萬,買下一艘遊艇,盡情地遊樂一番。如果沒有這個把握,你又憑什麼說別人錯了?
不論你用什麼方法指責別人——你可以用一個眼神、一種說話的聲調、一個手勢,就像話語那樣明顯地告訴別人——他錯了,你以為他會同意你嗎?絕對不會!因為這樣直接打擊了他的智慧、判斷力和自尊心。這隻會激起他的反擊,絕不會使他改變主意。即使你搬出所有柏拉圖或康德式的邏輯,也改變不了他的意見,因為你傷害了他的感情。
在與別人交流的時候,你永遠不要這樣開場:“好!我要如此證明給你看!你這話大錯特錯!”這無異於向他人表明:“我比你聰明,我要讓你改變想法。”這種做法實在是場惡戰,無疑會引起反感並爆發一場衝突。
你承認自己也許會弄錯,就絕不會惹上煩惱。那樣的話,不但會避免所有爭執,而且還可以使對方跟你一樣寬容大度;那樣的話,還會使他承認他也可能弄錯。而如果你肯定別人弄錯了,並且直率地告訴他,結果會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