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一偉焦頭爛額道:“省領導是說句話的事,那知道下麵的實際情況,這兩天龍江煤業所在村蠢蠢欲動,鬧得不可開交,堅決要收回來。一邊是領導,一邊是村民,我該倒向那一邊?”
張誌遠沉默片刻道:“那你是怎麼想的?”
“我……”
見他有難言之隱,張誌遠寬慰道:“不要受任何人的思維影響,你怎麼想的就怎麼幹,省領導打招呼隻是建議,最終決定權還在你手裏。”
陸一偉道:“我是這樣想的,打算把龍江煤業進行改製。”
“改製?”
“嗯。讓龍江煤業出讓出一部分股份來給縣裏,縣裏成立公司認購,參股共同經營。此外,民間資本也可以進,這樣一來,既解決了國企與地方的矛盾,也可以增加資本,擴大規模。”
張誌遠聽了半天沒說話。他是學經濟的,而且主導過企業改製。他的思路是國退民進,畢竟民企經營起來有活力。無論是哪種模式,各有利弊,但要緊跟形勢,緊跟政策。想了半天道:“你的想法倒是不錯,可龍江煤業同意嗎?”
“我打算晚上找負責人談話,如果可行,盡快促成這件事。至於縣裏,我問過經貿局,旗下有不少企業,或者幹脆新成立一個公司參與運營。此事難度肯定是有的,但我想嚐試一下。煤焦集團金董那邊,還需要您做一下工作。”
張誌遠思忖道:“不管做什麼決定,都要謹慎行事,畢竟事關民生大事,稍有不慎,可影響大局。金董那邊倒是可以吹吹風,對方未必同意。另外,省裏關於煤企接下來會有大動作,出於安全考慮,可能會顛覆原來的模式,全部由國企接管。”
陸一偉驚愕,道:“什麼,國進民退?這不是開曆史倒車嗎?”
“這是沒辦法的辦法。人命關天,誰都不敢掉以輕心。這些年,煤礦安全事故層出不窮,絕大部分都是民企。過度追求利益化,致使技術革新緩慢,舍不得投資,對安全不重視,對生命漠視,如果再不加以管控,事態會更嚴重。這隻是省裏的初步想法,具體如何實施,還需要進一步論證。”
“哦,這麼說,龍安的煤礦都有可能被收編?”
“嗯,內部消息,先別透露出去。如此浩大的工程,若是實施也到幾年以後了。趙省長已經安排相關人員就此事展開調研。”
陸一偉想了許久道:“那您的意思是,我先慢些行動?”
“不影響,你怎麼想的怎麼來。企業改製,本身就是很複雜的係統工程。當年我們在南陽縣改製的時候,也不是阻力重重?要做好打硬仗、啃硬骨頭的準備。要是扛不住,就怕前功盡棄。”
“改革嘛,必然要觸動某些人的利益。不要膽怯,更不要害怕,勇往無前往前走,必要時處理幾個人,但絕對不能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