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對方如此說,王文超放開膽子道:“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陸書記是要為龍安正名。弘揚紅色龍安精神,激起對抗戰先烈和英雄戰士的緬懷,從思想上滌蕩靈魂。同時,通過廣泛宣傳報道,讓更多的人了解龍安,熟悉龍安,記住龍安。”
陸一偉斜視著他微微一笑道:“果然沒看錯人,好好幹。現在不能給你許諾什麼,但絕對不會虧待了你。這一輪的宣傳能否起到作用,就看你怎麼幹了。另外,不僅要宣傳龍安的紅色文化,還要宣傳龍安的自然風光。可以邀請一些大媒體的記者朋友走進龍安,讓他們切身感受下龍安的美景。不要怕花錢,隻要你能想到好的點子和思路,我鼎力支持你。”
王文超頻頻點頭道:“陸書記,經您這麼一點撥,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其實龍安向來不重視宣傳工作,您是第一個把宣傳擺到如此重要位置的。我絕對不會辜負您的寄托和信任,定會把這項工作做好做實。”
“嗯,需要錢還是人,完了你打份報告上來。需要其他部門配合,到時候讓縣委辦發份通知,最大限度為你創造好的環境和條件。”
“謝謝陸書記。”
聊完正事,陸一偉坐起來看著他道:“知道為什麼要重用你嗎?”
王文超眼神慌亂,搖了搖頭。
陸一偉鎮定自若道:“我用人的標準,首先看人品,再看才華。要是人品不行,就是再有才也不會用的。我尚不了解你,但從你的作品中能夠看出來,你是個善良的人。關心龍安的事業,關心百姓的疾苦。不管你以前幹過什麼,跟過誰,在我這裏統統不重要。做好自己,或許我們還可以成為朋友。”
王文超連忙站起來,感動地道:“謝謝陸書記,我不會辜負您的期望。”
“坐!那麼拘束幹嘛,這又不是在辦公室,就是朋友之間的閑聊。想必你對龍安的情況很了解吧?”
王文超坐下點點頭道:“差不多。”
“那龍江煤業和鑫盛煤礦的事知道多少?”
王文超道:“這兩家煤礦的事要追溯到七八年前。先說龍江煤業公司,該企業是時任縣委書記招商引資回來的項目。當年的龍安是吃飯財政,窮的叮當響,連財政人員的工資都發不起,更別說發展了。此外,境內礦產資源並不豐富,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永盛鎮一帶,儲量還不錯。煤礦開采曆史由來已久,早在清朝就有記載。解放後,一直由縣裏經營,到了改革開放後才允許私人資本進入。90年代初期,永盛鎮和龍泉鎮一下子湧現出20多個煤礦,時至今日,仍然有十幾家,其中,做得最大的當屬龍江煤業和鑫盛煤礦。”
“當年為了解決財政危機,時任縣委書記將國營煤礦進行了改製,承包給了西江煤焦集團。答應每年給一定承包費,這筆錢基本上夠給職工發工資,而且還有結餘。國企參股後,煤礦效益明顯改善,即便市場不好對方都沒失信,每年都會按時繳納相關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