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宗峰走後,包樹銘和陸一偉上了各自的車跟在後麵直奔市委大院。
雪後的江東市是肅穆的,莊重的,寬闊的西江大道沿著西江河蜿蜒而去,兩側高低不一的建築頗有年代感,特別是從新城區進入舊城區,明顯兩個時代的產物。北方的城市缺少浪漫主義人文情結,粗獷的線條笨拙的建築物似乎與江南水鄉的婉約聯係起來。遲暮的發展步伐如同步履蹣跚的老者,讓人無法想象這是一座省會城市,還不及後來居上的東州市發展強大。
近些年來,無論從省裏還是地方,一直有兩個聲音在左右著發展節奏。先發展經濟還是建設城市,似乎上麵也沒有篤定的意見。兩者相比看似不矛盾,卻隱藏著深刻的辯證關係。有人說,把經濟發展起來再建設城市,底氣足還能建設得更好。而有的人說,建設城市也是拉動內需刺激經濟的方式,應該同步進行。
上任省委黃書記致力於借西部大開發大搞經濟,對現有企業全部進行改製,轉型發展,跨越發展。而現任章書記主張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隻要改變麵貌才能談長足發展。不能說誰的主張正確,而是對西江省的空間布局和未來規劃的定位。
陸一偉從基層上來的,他和張誌遠的想法保持一致,應先發展經濟,經濟起來了城市建設自然不在話下。人微言輕,他的觀點不代表上級領導的意圖。換句話說,領導高瞻遠矚,思路開闊,遠比下麵的人想法更豐滿。而他們作為執行者服從就是,沒有商量的餘地。
就目前形勢看,省裏急功近利采取高壓態勢讓企業搬遷出去,騰籠換鳥大搞舊城改造。可企業如何搬遷,又有哪些優惠政策,將來如何生存安置,隻字未提,就一句話,搬出去,我隻要土地。
涉及百萬人的大遷移,如此浩大的工程,上麵沒有明確的文件進行指導,下麵的人也無法開展工作。就此事,陸一偉和張誌遠認真詳聊過,省政府必須出台相關方麵的細則,就好比職工反映的養老保險問題,隻要有政策,啥都好辦。而現在的局勢是,上麵的人催促下麵的人加快進度,而底下的人一直在觀望,不敢輕易下手。職工的訴求解決不了,一切免談。
提及江東汽車廠,陸一偉陣陣頭疼。嚴格意義講,這個項目是自己在高新區時招商引資回來的,後省政府全麵接管,給出了最大的優惠政策促成山藤合資汽車製造廠落戶江東。而對方當時提出的條件之一是兼並江東汽車廠。
日本汽車製造業在世界上都是頂尖的,人家帶著技術和生產線進來,那看得起江東汽車廠那些淘汰落後的產能,之所以兼並,是為了巧妙地避稅,或許更多的經濟利益。
兩三年過去了,對方的廠房已經浩浩蕩蕩建起來了,而汽車廠這邊毫無動靜。氣得年事已高的山藤先生直罵當地政府不作為,甚至後悔選擇到西江省來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