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長處短處,馬菲菲靠美色走到今天,但絕不是臭皮囊,肚子裏還是有存貨的。
會議開了將近兩個小時,下麵的人聽得昏昏欲睡,似乎和自己毫無關係。馬菲菲講完後,蔡小強還沒有來。她說到做到,拍著桌子道:“今天的會一些人並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到現在還沒有來。我可以等,大家陪著一起等。總得找點事做吧,那就現場辦公。從現在開始,一家一家站起來彙報,別給我來一堆空話套話,直接說什麼時候可以搬遷,有困難自行解決,別什麼都交給上級,我們不是來解決問題的。紡織廠,你先彙報。”
侯澤成本以為馬菲菲是開玩笑的,可這架勢一點都不想,頓時慌了,趁機走出門外撥通了蔡小強的電話,直截了當道:“我不管你現在在哪,幹什麼,立馬過來。”
打完電話還不放心,又讓司機親自去找他。看來,馬菲菲今天是和他杠上了,不達目的誓不甘休。
又等了一個多小時,蔡小強終於出現了。所有人的目光齊刷刷集中在他身上,個個都是一肚子怨氣。
蔡小強,江東汽車廠總經理,江湖冠名“汽車王子”。與“鋁業大王”楊同耀、“煤炭大王”任光明並稱為拉動西江省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如果說後者實體經濟強勁,那前者完全是湊數的,隻不過人們覺得順口,湊了個“三駕馬車”。
西江汽車廠也算共和國長子,和一汽、長汽是同時代產物。當年老一輩人艱苦奮鬥,攻堅克難,潛行研發出八輪解放車,在當時轟動一時。為此,國務院指定該汽車廠為援疆兵團生產汽車,廠子在最鼎盛時光員工就十幾萬,生產出來的汽車供不應求。
似乎國內汽車廠都逃脫不了麵臨倒閉的魔咒,進入八十年代開始走下坡路,到了九十年代到了瀕臨倒閉邊緣。究其原因,缺乏核心技術,連最起碼的發動機都生產不出來,光靠組配整件苟延殘喘。於是乎,一些汽車廠開始走向合資的出路,紛紛與世界各大汽車公司合作,來挽救倒閉的命運。
同時代的汽車廠靠著走合資路線都站起來了,而西江汽車廠依然不思進取,固步自封,好好的一個廠子靠著租賃土地和房屋來維持生活。蔡小強上台後,提出了重振汽車廠雄風的口號,讓一些已經失去希望的人燃起熊熊怒火,擼起袖子準備大幹一番。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蔡小強動用各方關係向中央省裏爭取到8000萬的資金,準備轉型生產小型轎車。生產設備也買回來了,誰知道接到了山藤兼並的消息。
至於他是不是真心在謀求轉型,或許隻有他自己清楚。但是,外界的一些傳聞不得不讓人重新審視,這裏麵的渾水實在太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