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遷不成,意味著繼續待在這窮山惡水的鬼地方喝西北風,劉克成當然心裏極其不爽了。反觀上任縣長,人家平平庸庸地待了五年,調到其他縣當縣委書記去了,一下子就和自己平起平坐。另外,其他縣市區就像磨盤一樣,來了個大連轉,唯獨市委領導看不見南陽縣,任然讓劉克成繼續駐守邊防。如果心裏沒氣,那簡直是鬼話。
也就是這時,張誌遠坐著直升飛機空降到了南陽縣,劉克成心裏能痛快嗎?張誌遠還算低調,到任後並沒有公開與劉克成作對,反而舉雙手讚成劉書記的每一個議題,直到破解南陽交通瓶頸的材料放到了劉克成辦公桌上,倆人之間的矛盾第一次顯現出來。
前麵提到,張誌遠是從市交通局下來的,身為副處級幹部的他沒有基層工作經驗,到了基層就應該先從副縣長或縣委副書記做起,經過一屆的鍛煉再上縣長,比較有說服力。可張誌遠直接就蹦到縣長的位置上,市委用人的謀略確實隱含著更深層次的含義。
張誌遠到任後,他發現劉克成這人十分霸道,把下麵的官員收拾得服服帖帖,沒有人敢對他提出任何異議。尤其是在常委會上,基本上是劉克成唱獨角戲,隻要他支持的,常委們齊刷刷舉手認同,要是他不支持的,常委們低頭不作聲。劉克成雖然不會抓經濟,但在管人上麵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組織部門形同虛設,常委會獨攬大權,政府的事不斷插手,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
張誌遠的提議遭到劉克成的冷處理,也讓張誌遠第一次感觸到這位“霸主”的威力,他選擇了沉默。可他並不甘心甘當綠葉,一定要當破現如今的這種格局。如何打開缺口,他如法炮製,把目光放到了用人上。
陸一偉並不是他第一個要重用的人,卻是他最看重的人。他把陸一偉的情況詳細了解後,當場就決定起用陸一偉。德才不說,最最主要的是,劉克成並不看好他,甚至是在存心整陸一偉。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於是他伸出了橄欖枝,正式成立自己的聯盟,而陸一偉則是聯盟中的一位核心人物。
至於如何用陸一偉,張誌遠是絞盡腦汁,煞費苦心。陸一偉現在是副科,穩妥的辦法就是調回縣直機關,先給個副局長,或者調到政府辦,當個副主任,這樣做不會引起縣委那邊的警覺。激進的辦法就是直接調整為政府部門的一把手,去交通局當個局長,或者幹脆來政府辦當主任都行,但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和劉克成唱反調,公開叫板。這兩種辦法各有利弊,讓張誌遠舉棋不定。
既然要起用陸一偉,就得給他一份大大的恩賜,這樣才能籠絡人心,張誌遠已經決定了,一步到位,直接解決陸一偉的副科身份,提拔成正科級領導幹部。可如何與劉克成迂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