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步兵團的中國傳奇 (2)(1 / 3)

當然,那些曾在聞名史冊的第十五團裏逐級摸爬滾打出來的未來將軍們,把中國學到的各種知識廣泛運用到實踐之中時,才發現他們所受的教育具有極高的價值。他們有很多共同點。首先,最簡單的是他們都曾在中國服役。因為當時擁有四億五千萬人口的中國將在二戰過程中在它特殊的曆史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這裏指的是中緬印戰區……他們的感悟對戰爭的進程和戰後的世界事務產生了深遠影響。他們還學到了二戰該如何打,以及如何評估在這場全球範圍的戰爭中,中國和日本的相對重要性。在這一點上,馬歇爾的中國經曆並沒有改變其“歐洲第一”的態度,這一觀點在全麵評估對整個世界的危險性時無疑是正確。強大的日本雖然勢不可擋,但中國人斷定日本將在某種程度上被龐大厚重的中國所同化,這基本上是正確的。馬歇爾和其他人到過中國,也為中國牽製日本侵略力量的能力表示歎服,盡管中國人付出的代價是令人恐怖的……至少一千五百萬中國人在這場戰爭中喪生。

這些將軍們對於東方乃至世界局勢的發展所具有的洞察力,要歸功於他們在東方的共同經曆。和許多被指控在二戰中發動戰爭的將軍一樣,如果沒有在中國積累的實地經驗,他們是無法指揮作戰的。

4. 在中國的那段日子,馬歇爾為他在二戰後的政策找到了足夠的立足點

這些軍人在中國的經驗遠在二戰前就對美國陸軍的未來發展產生了影響。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間的中國內戰階段,馬歇爾於1924至1925年兩度擔任第十五團的指揮官。他在這裏獲得了戰地領導美軍的知識並格外珍視這段經曆。除了看到該團訓練內容的可取之處,馬歇爾還明確表示美國陸軍需要采用新的訓練體係。由於不久之後擔任本寧堡的副司令,馬歇爾才有能力改進他在中國發現的很多缺陷,這些做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另外,馬歇爾從駐華美軍士兵那裏學到的知識,有助於在他擔任美軍參謀長時挑選二戰中領導美軍的指揮官。雖然一名軍人從蒙古馬鞍上學不到什麼知識,但他肯定能了解同行戰友的潛質,換在其他兵種也一樣。即使不曾真刀真槍地征戰沙場,你仍然可以想象與戰友們並肩戰鬥所需的勇氣。這樣的深入了解在日後的實踐中將會很好地促進國家利益。

人們不太清楚馬歇爾在製定中國政策的時候心中的參照和想法是什麼,或許他自己也沒弄明白。“列強該如何對待中國幾乎是個無人能解答的問題”,馬歇爾在給潘興的信中曾提到,“雙方都犯下太多的錯誤,每個列強國家都和中國的每個黨派之間有秘密交易;中國人心中對此非常痛恨,這其中還牽扯大量重要的商業利益,絕非可以找到任何簡單的解決方案。”“如果中國能有一個穩定的政府以保證履行他們在更加正常的條約關係下的義務,他們讓外國人離開的要求就絕對是正義的公平的,”馬歇爾在給約翰·L·海恩斯少將的信中寫道,“但不幸的是,這裏既沒有中央政府,也沒有穩定的政府;有的僅是強人或聰明人臨時扮演的獨裁者角色。如果中國出現一個傑出人物作為能讓全國都接受或懼怕的獨裁者,情況勢必會大有改善。”馬歇爾和許多人始終忽略的一件事是,“中國人心中的怒火”正是由於列強入侵造成的。因為列強的幹預,除非外國勢力全麵撤出中國,否則是沒有希望的。

馬歇爾很可能從他的中國經驗裏為他戰後的政策製定找到了一些理論基礎。這一點在第五章已有所論述。

其他日後成為將軍的人們顯然也為其戰時角色做好了準備。說到史迪威和魏德邁,他們在東方問題上的見解幾乎完全不同。史迪威學到的東西足以使他在二戰的戰場上指揮中國的士兵,因為他清楚地了解中國人能做到什麼和做不到什麼,他們的政治傾向是什麼,或者說最重要的是蔣介石的局限性在哪裏。畢竟他在蔣委員長軍政生涯的早期就在近距離地觀察他。這種知識儲備無疑對他戰時在中國的工作——盡管與蔣介石和其他人存在重大分歧——乃至最終戰勝日本提供了幫助。魏德邁於1944年接替史迪威,他給先前所有的努力畫上一個成功的句號。但是魏德邁還吸取了其他觀念,尤其是他強烈的反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