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終身教育,百年自學(1 / 2)

孔子說,“學然後知不足”,這是求知的規律。知道了一部分真實,引起知道更多真實的要求。要求知道真實是啟蒙運動的開端。

——話說天國

八十年前,我初進大學。老師教我如何看報。老師說,看完報,要問自己:今天哪一條新聞最重要?再問自己:為什麼這一條新聞最重要?還要問自己:這條新聞的背景是什麼?如果不知道,就去圖書館查書,首先查百科全書,得其大要。我按照老師的教誨,看報興趣頓時提高,感覺自己進入了曆史的洪流。

——終身教育·百歲自學

“讀書按比例”。既要讀文藝欣賞的書,更要讀知識理性的書,一方麵培養形象思維,一方麵培養邏輯思維。偏食病不利於保護健康,偏讀病不利於發展思維。

——終身教育·百歲自學

我很高興,我的青年朋友們,在閱讀我的文章的時候,不是先肯定文章的內容,而是先懷疑文章的內容,都是經過獨立思考,然後接受,不認為老年人閱曆多,認識水平必然超過青年人。

獨立思考是輕而易舉的腦力活動,人類的一項先天本能。對於長期接受引導訓練的青年們,如果一時失去獨立思考能力,也隻要正襟危坐,閉目靜思,就能漸漸恢複正常的獨立思考本能。

——《靜思錄》前言

“終身教育,百歲自學”,是我對自己的鞭策。

——終身教育·百歲自學

老年讀書,我主要讀專業以外的有關文化和曆史的書籍,想知道一點文化和曆史的發展背景。首先想了解三個國家:中國、蘇聯和美國。了解自己的祖國最難,因為曆代帝王歪曲曆史,掩蓋真相。考古不易,考今更難。蘇聯是新中國的原型,中國改革開放,略作修正,未脫窠臼。蘇聯解體以後,公開檔案,俄羅斯人初步認識了過去,中國還所知極少。美國是當今唯一的超級大國,由於戴高樂主義反美,共產主義反美,伊斯蘭教反美,美國的麵貌變得模糊不清。了解真實的曆史背景困難重重。可是舊紙堆裏有時發現遺篇真本,字裏行間往往使人恍然大悟。

——《百歲新稿》序

老來回想過去,才明白什麼叫做今是而昨非。老來讀書,才體會到什麼叫做溫故而知新。學然後知不足,老然後覺無知。這就是老來讀書的快樂。

——《百歲新稿》序

我在《新陋室銘》中寫實:“臥室就是廚室,飲食方便;書櫥兼作菜櫥,菜有書香”。“門檻破爛,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歡迎老友來臨”。

——有書無齋記

先知是自封的,預言是騙人的。如果事後不知道反思,那就是真正的愚蠢了。聰明是從反思中得來的。近來有些老年人說,他們年輕時候天真盲從,年老時候開始探索真理,這叫做兩頭真。兩頭真是過去一代知識分子的寶貴經曆。

——《百歲新稿》序

上海老同事來北京,告訴我反右運動中自殺和勞改20年的多位老同事的故事。大家羨慕我“命大”,躲開了反右運動,“在劫不在數”,有自由做研究工作。他們說,寧可無齋而有自由,不要有齋而無自由。我說,心寬室自大,室小心乃寬。

——有書無齋記

上海教育出版社徐川山先生,收集我的文化文稿,編成這本集子,建議稱為“沉思集”。我把“沉”字改為“學”字,定名“學思集”,取意“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殆”兩字難懂。我改為“學而不思則盲,思而不學則聾”。雖然褻瀆聖訓,也是通俗化的嚐試。

——《學思集》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