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道理來說,昭仁帝國麵對蘭斯國與烈陽帝國的圍攻,肯定是要處於下風,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戰局目前還是處於焦灼的態勢之中,就算是狼旗軍與狐旗軍的攻勢也在宮武藏率領著昭仁帝國的主力趕到之後被遏製了下來。
從一點上就能夠看出昭仁帝國的軍事實力,經過無數代天皇的努力,昭仁帝國已經攢下了非常驚人的家當,其軍事實力更加不是當年那個被海盜所敲詐的國家,連續吞並四鄰或許隻說明了昭仁帝國的野心,但是如今麵對兩路軍團的圍攻卻不處於下風就足以說明昭仁帝國的軍事實力的確已經擴大到了一個極其可怕的地步。
作為劉徹來說,或許是發現的晚了點,但是作為老牌帝國的烈陽帝國,和那個表麵上神神道道卻能鼓搗出百年之謀的蘭斯國來說,麵對不斷膨脹的昭仁帝國,自然也就能夠摒棄前嫌的攜起手來。
麵對一位惡鄰,最好的辦法自然是消滅掉對方,拔除掉這個潛在的威脅,所以這才有了之前的不宣而戰,可現在的現實卻是被動出戰的昭仁帝國竟然與雙方的軍勢打了個平手,這就更讓烈陽帝國與蘭斯國忌憚了。
其實按照道理來說,既然到了這個節骨眼上,最好的辦法就是速度增兵,通過兵員艦船的優勢來確定戰場的優勢,以局部戰場的優勢來達到整場戰爭的勝利,這才是王道,可是這個所有人都明白的道理卻並沒有人提出,更沒有人執行。
這裏麵的原因倒是很簡單,烈陽帝國與蘭斯國之間並不是盟友關係,兩者之間現在的同盟不過是基於昭仁帝國的瘋狂崛起而達成的某種程度上的默契罷了,實際上在烈陽帝國與蘭斯國的邊境線上,雙方都布置了大批的戰艦駐守,這也使得雙方與昭仁帝國的這場戰爭無法得到支援的最主要原因。
相互提防,卻又攜手作戰,烈陽帝國與蘭斯國之間的尷尬關係注定了這場與昭仁帝國的戰爭是充滿了尷尬氣味的事實,那麼戰局的僵持似乎也就有了充分的理由,而不能否認的是,作為攻擊方的雙方雖然在戰前都高估了昭仁帝國的軍事實力,可現在開打之後卻又隻能吞下低估昭仁帝國的苦果。
焦灼的戰局似乎與劉徹的大漢沒有任何的關係,但是大漢海軍突襲烈陽帝國中陽星係卻又對戰局有了影響,烈陽帝國可以無視與昭仁帝國的戰爭僵局,但是卻無法裝作沒有看到突然出現在中陽星係的大漢海軍。
侵略別人與侵略自己,可是有著天壤之別的,尤其是作為帝製國家來說,兩者之間的差距更是千差萬別,甚至沒有任何一位帝王能夠允許自己的國家被別人侵略,更何況還是有反擊實力的時候。
所以劉徹的大漢對中陽星係的突襲已經完成了昭仁帝國所需要的戰略目的,更何況現在的中陽星係裏也已經沒有了能與大漢海軍對抗的戰力,如此基礎上,烈陽帝國唯有派兵前來圍剿,否則中陽星係或許真的會被大漢所奪取,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
作為劉徹來說,他希望能夠盡快增兵中陽星係,大漢海軍的突襲是造成現在優勢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如果烈陽帝國增兵而來,那麼以巴筱章的能耐來說或許是個不敗的局麵,可是劉徹所希望的是獲勝,所以增兵自然是最好的辦法。
可是以大漢目前的情況來說,增兵或許有一定的困難,畢竟巴筱章所帶走的已經是大漢的絕大部分軍勢,如果繼續派遣戰艦過去,那麼在武立星係之中的留守戰艦很可能連一支巡邏艦隊都很難湊齊,雖說大漢的軍工產業在不停的進行著生產,但目前的武立星係之中還是需要戰艦留守的,畢竟大漢吞下這麼多的星球也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維持武立星係星空之中的穩定環境是必須要保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