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喪時,程府宣稱姑嫂兩人同時暴病而死。當時,蘇州胥門城門官白某僅姐弟倆相依為命。是夜,巡撫大人召見,時近二更,白某忐忑不安地坐在巡撫衙門內宅客廳等候召見。良久聽到一片哭聲,終於聽到一聲輕喝:“大人駕到!”程大人夫婦攜小女一同召見白某,程大人的指示隻有一句話“小女許配給你。今後你不是我女婿,不得上門,不得稱我為嶽父,你要善待小女”。
年僅十五六歲的程小姐,滿臉淚痕乘青衣小轎,懷抱母親暗暗塞給的一包珠寶首飾跟白某回家去了。
程小姐進了白家以後,結束了錦衣玉食的巡撫千金的生活方式,開始了平凡家庭的主婦生活。以後,程小姐和白某生育了九個子女,晚年可謂子孫滿堂。程德全的四個兒子因各自求學或謀生在外,多年難以團聚。其中一個兒子程世撫是我國第一位留美學園林的學者。
林的,如算上程德全早年在黑龍江辟建了我國第一個官辦公園龍沙公園,程家可稱一家三代為祖國園林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齊齊哈爾“龍沙公園”創辦一百周年(1907—2007)慶典活動的日子裏,程德全嫡孫女程緒珂女士,來到了祖父當年親手辟建的城市旅遊名園“龍沙公園”,在草坪和綠樹掩映的公園正門不遠處,親手為熔鑄著齊齊哈爾六百萬人民,不忘先賢,繼往開來的深情厚誼的程德全全身青銅塑像揭彩,也許銅像並不高大魁偉,但和對麵“遺愛亭”中的《清雲陽程公以身禦難碑》交相輝映,卻也為北國疆城增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可是,因為曆史的原因,在一個長時期裏,程德全的幾個兒子都沒能關照父親的後事。然而,正是這位當年被趕出家門,已經是平民百姓的程小姐,在20世紀中期,帶著兒女孫子從千裏外的北京城,直到蘇州親自安置了程德全的遺骸,畢竟血濃於水,程小姐此舉證明她對父親隻有怨沒有恨。所以,後人評說:或許程德全早已後悔了,後悔把掌上明珠逐出家門,也後悔逼得兒媳懸梁自盡。這也可能是程晚年皈依佛門的原因之一。因為佛家是“慈善為本”的。或許要在女兒親自安置他的遺骸時,程德全才真正知道自己錯了。好在,後人是不會苛求程德全了。
程德全已經作古八十多年了,關於程德全的研究評價,隨著民國史研究熱的升溫,還會有各家學術成果見智見仁,眾說紛紜。
將軍雖一生清廉,卻頗具理財富民之智,積蓄無多,卻滿腔疏財濟世之義。為官一方,竭其所能惠及鄉裏。唯愧對父母妻兒,不能於老父身前盡孝,又累及妻兒顛沛流離,尤其對小女,更是決絕。將軍本不是無情之人,諸多愧意使其在急流勇退之後潛心禮佛,姑蘇城外寒山寺的鍾聲是否能驅走將軍之孤寂?佇立於齊齊哈爾龍沙公園的《清雲陽程公以身禦難碑》是否能撫慰將軍之丹心?我們不得而知,且讀馮文洵賦《讀程公碑感賦》詩:
負手觀碑立曉風,草亭低覆綠陰中。
有人涕淚思羊叔,當日威名媲令公。
繡佛長齋終恨晚,建牙開府瞬成空。
江南半壁關全局,一任千秋論罪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