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貧苦家庭(1 / 2)

程德全的家鄉四川省雲陽縣(今為重慶市直轄),是一個具有2300年悠久曆史的小城。夏屬梁州,商、周屬庸國,戰國後期屬秦國,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始名雲陽州(因縣址地處雲安鹽場之南和五峰山南麓,南為陽,故名雲陽)。明洪武六年(1373年),降州為縣,名雲陽縣,屬夔州府。這裏水域遼闊,長江從該縣境內橫穿而過,眾多河流、湖泊遍布其中,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曆代英才俊彥輩出。在眾多的曆史名人中,有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就是程德全。程德全是清朝曆史上最後一位黑龍江將軍,是東三省曆史上唯一的旗人之外的漢族將軍,是清朝最後一任江蘇巡撫,是“中華民國”江蘇第一任江蘇都督。

程德全的出生,頗有一些傳說色彩。程德全的家鄉在雲陽縣九龍鄉紅龍村,毗鄰峨眉山,當地人大多信奉佛教,程德全的母親是一位很虔誠的佛教徒。一日,程德全母親去寺院進香歸來,路遇一僧人臥倒路邊,已經奄奄一息。

程德全的母親將其救起,並帶回家中,請郎中為其診治,詢問後得知此人乃黑龍江某寺僧,道行甚高,因朝峨眉路過雲陽,不幸染病,程德全母親留之數日,精心照顧,僧人始有好轉後辭別程家,得至峨眉圓寂,了卻平生心願。

高僧為感謝程德全母親的施救之恩,成全之意,遂轉生投胎於程家。清鹹豐十年六月初五(1860年7月22日),程家生下一個男孩兒,全家上下為這個兒子的出世極為高興,此兒生而穎慧,父親對其寄予厚望,取名德全,字純如,期望有朝一日,能夠光宗耀祖。程德全的身世傳說,與其後來到黑龍江任職及出家禮佛,在程德全人生的曆程,添上了神秘的色彩。

程德全出生之時,中國發生了兩件大事,第一件事是鴉片戰爭爆發後,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剝去了清王朝強大無比的外衣,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這個天朝帝國,重重地摔落在地上。鹹豐十年九月初五(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聯軍攻占北京,搶劫焚毀圓明園。侵略者在北京城郊搶掠燒殺近50天,作為皇家園林的圓明園,被大火付之一炬。這一把火,不僅燒毀了大清王朝的百年園林,更主要的是燒毀了大清帝國的國威。事後,清政府派奕訢為全權議和大臣,簽訂中英、中法及中俄一係列不平等條約,割讓中國大片領土,承擔巨額賠款,並允許其在中國設立通商口岸,致使中國的經濟命脈被外國控製。在鴉片戰爭前,清政府原本還收支兩抵,尚有餘銀,鴉片戰爭後,每年的財政結餘卻明顯地減少了,“最多的也隻有380餘萬兩,而最少的年份竟隻有幾十萬兩”,稅收短缺、國庫空虛,加上各業衰敗凋敝,清政府的主要財源幾近枯涸,國家的財政處於度支日繼。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巨額賠款對清政府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不得不緊縮銀根,節省開支。第二件事是,鹹豐元年(1851年)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定都天京後,革命勢力蓬勃發展,清政府為鎮壓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絞盡腦汁,不惜啟用並倚重漢族地主武裝力量,改變了清政府一直以來不用漢人的國策。這兩件事雖說跟程德全的出生沒有瓜葛,但仔細斟酌卻也不無關聯,在兩次鴉片戰爭期間,沙皇俄國趁機入侵我國東北,割去大片土地,清政府為加強東北邊疆的治理,采取相應的防範措施。若沒有沙皇俄國對東北的擴張侵略,清政府就不會轉變對東北的管轄政策;若沒有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漢族地主的盡心竭力,也就不會有後來慈禧對程德全破格提拔授以封疆大吏之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