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訪青雲(二)(2 / 2)

“哎,老弟,別用這種眼神看我,你老哥還沒有這麼大的本事,這石室是我早年無意中發現的,並無人居住,空把是哪位得道前輩所留!”一邊說著話,青靈子的眼睛一邊掃過室內,眼神中帶著些許尊敬。

哦,難怪,王非也明白了,青靈子所說的早年是什麼時候就無從考究了,不過據青靈子的話那時地球上靈氣還很充裕,修真盛行,能人輩出,相比此人已經得道飛升,留下這洞府供有緣人修煉。

兩人席地而坐,青靈子便細細的將自己的心得將給王非聽,不知是剛才突破瓶頸的心得,還有青靈子多年修的的心得,讓王非受益頗多。

青靈子是一個正統的道家修真者,從道德經築基開始慢慢修煉,道家修心主要講究一個靜字,這叫做靜功,其實修煉過程的每一步功夫,都離不開靜功的作用。無論是起初入手、最末了手,還是中間過程的各個環節,其中每一不同層次和同一層次的不同側麵,都是靜功在起主導作用。因此也可以把道家修煉總體稱為靜功,青靈子正是按照道家傳統的修真方法一步一步走上來的代表,因此也造就了青靈子榮辱不驚的態度,即使境界有巨大的突破都隻是淺淺一笑,所謂欲正人,先正己;欲人敬,先敬人,事來則應,事過則忘,得之不喜,失之不憂,有念則止,順其自然。

修真亦是逆天也是順天,其中的奧妙自然是修真的人才能體會。

對於這個王非做不來,一是走的不是一條路,而是王非的凡心未清,這就是個人的緣分,個人的機遇,佛家講的因果。

如此靜功有好處亦有缺點,好處就是穩紮穩打,缺點則是沒有突破,進展緩慢,然而,大道雖然條條通,但是選擇這種宗師留下來的正統修真方法的還在多數,所以說修真五歲月,是需要很多時間的。

青靈子就是這樣,當他到了出竅期的時候,因為根深蒂固的思想便無法理解分神,出竅中理論,說來也簡單,隻是王非那一句獨立的空間便點醒了青靈子,這就是機遇吧,有很多人終其一生都無法感悟。

元嬰出竅,一個本體,一個元嬰,一個元神,如何能讓本體和元嬰同時受控呢,分神期就是要吧元神分開,一分為二,一個來控製肉身,一個來控製元嬰,就這麼簡單,可是要做起來,可是難上加難了,所謂的瓶頸就是,明明多年修來的一個元神,如何能一分為二呢?

此時的青靈子就可以說有兩個元神了,通過王非的點醒,這個時候便不是隻有靜功可以解決的了,需要那麼一點點的突破,青靈子頓悟,一個元神硬生生的分成了兩個,不要問青靈子為何敢冒這個險,這就叫做頓悟,當時那一刹那那就明白了,這樣做是對的,他頭頂的三團青色氣團便一個代表了本體,一個代表了元嬰,一個代表了元神,三個即使獨立的個體,之間又有著玄奧的聯係,當硬生生撞在一起的時候,一個元神便分別融入本體和元嬰之中,而青靈子也正式邁入了分神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