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說:“菩薩修行佛法,應該無所執著,無所布施。也就是說,不要執著於表相的布施。”
“這是什麼原因?”須菩提問。
佛陀回答:“如果菩薩不執著於表相作布施,他所得到的福德就大得不可思量。須菩提,你意下如何?單是東方的虛空有多大?你能思量得出來嗎?”
“不可思量,世尊。”須菩提回答。
佛陀說:“菩薩不執著於表相作布施,他的福德也像這樣大得不可思量。初發菩提心的菩薩隻能按我教你的方法修行。”
佛陀此語揭示初發心的重要。東方的虛空我們不知有多大,人生的黑路我們不知道要走多遠。
但你總相信,有朵蓮花在遠處開放。
是的,蓮花開放。
但你錯了。
蓮花並非在遠處開放。
蓮花也並非在不遠處開放。
蓮花就在此處開放。
蓮花就在此處盛開。
蓮花就盛開在你手上、身上。
你就是那朵蓮花。
你就是佛。
我在一首詩中寫道:
“生死輪回,誰是我今生最後一朵蓮花?”
寫完又改作:
“生死輪回,誰是我今生第一朵蓮花?”
其實都未能明心見性。
其實你就是蓮花。蓮花在每一粒飯中,每一粒汗水裏。
汗水與飯粒同形,人與蓮花同體。
就這樣,你擺脫了過去的汙泥,修成了金剛不壞之身,並有著芳香,給予你愛的人。正如魯迅所說:“我不作布施,但我高於布施者之上!”
佛陀說“輪回”,不但講人生輪回,生死輪回,也講快樂與痛苦輪回,幸福與不幸輪回。明白這一點,你就坦然,你對自己說:“我主要是快樂的,主要是幸福的。苦難是過程,我會在終極開放。”
生命如蓮花開放空際
佛陀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講斷絕一切因緣後,才能修得正果,如蓮花開放空際。
後記
我16歲時在長江邊上讀高中,有一天過長江去遊方山,回來時在山下的廟門口買了一本《金剛經》,開始結下了佛緣。
還有一次,我與同學過長江去看一個荒廢的古塔,晚上沒有了渡船回不去了,就寄宿在江上的漁船中過了一夜,聽了一夜的濤聲。
在青海三年,因為藏民的緣故,我對佛教多了些了解。
來北京後,我曾專心學佛,又與淨土宗的慈法師有過幾次接觸。法師的弟子如熊晉仁、馬強、號子及劉晶居士等都讓我受益很深。
本書中的佛陀故事,是李文明君寫的。
本書談不上有什麼思想,隻是我個人的一些人生體驗,與佛學沒什麼關係。但我之所以要寫這本書,當然是緣於對佛陀智慧的尊崇。此書起源於我之佛心。因此讀者隻要把我的這本書與《金剛經》、《心經》結合起來看,亦可見如來。
王少農
2005年1月於香山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