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二:矛盾轉向,針對自己
萬一你將該說的和不該說的都說得差不多了,才發現當事人就在身後,這時你應該趕緊采取措施補救,把“損失”降到最低。這時你可以裝作成若無其事的樣子,將話語中的矛頭指向自己,盡力挽回尷尬局麵的影響。例如,你可以這樣說:“……話雖然這麼說,可是這事要是放在我身上,也許結果會更糟。說實話,平心而論,我還挺佩服他的。要是讓我去幹,恐怕連接受的勇氣都沒有……”人與人之間,最難得的是理解,最可貴的是能站在他人立場上,為他人考慮與著想。你的這番通情達理的話,極富人情味,怎會不讓聽者感懷不已呢?
方法三:話鋒陡轉,移花接木
如果你在說別人的“壞話”,說到一半時發現當事人就站在你身後。這時,千萬不要張皇失措,你可以把話題一轉,若無其事地說:“……不過,這些話都是道聽途說,未必就是真的。據我了解,他為人比較正直,還真不是這樣的人……”這樣,你就將自己栽的一株刺變成了一朵花。要不轉過頭去看看,那人臉上頓時就出現了笑容。
方法四:坦然迎上,正麵出擊
假如你正在議論某人,但並不是在講他的壞話,而隻是在陳述一件客觀事實時,這個人突然從你背後冒出,還刻意地發出一聲咳嗽,這時你可以馬上說:“真是說曹操,曹操就到!我們剛剛還提到你那次……”就這樣,坦坦蕩蕩地把所說的內容告訴對方,不論對方聽到多少,隻要你說的與他聽到的相吻合,他就會疑雲全消。說不定他還會主動加入到你們的談話中,這時就不再有任何尷尬難堪了。
四、成功案例
某女士上班的單位和丈夫的單位很近,所以每天他們總是約好了在車站碰麵,然後搭同一輛公交車回家。一路上,夫妻兩人總是喜歡高高興興地談天說地,倒也自有一番樂趣。
一天,這位女士一上車,就向丈夫講起了當天發生的“大事”件。
“老公,告訴你呀,今天那個小梁上班遲到了,主任不知怎麼搞的,把他當眾批評了一頓,你沒看見小梁當時的臉色,就跟豬肝一個樣……”
她還沒說上幾句,就發現小梁被下車的人流擠到了她麵前。看到這位女士,小梁隻是淡淡地點了點頭,表情有點冷漠。
“啊!他肯定聽到了我說的話。這下可糟了,可把一個同事給得罪了。這下該怎麼收場呀?”
這位女士頓時感到臉上火辣辣的。可丈夫卻並不知情,還不停地追問:“後來怎麼樣了?”這更讓她感到難堪,一時竟無言以對。過了會兒,她總算想出辦法來打圓場。
“老公,拜托了,那本書有好幾百頁啊!我還沒看完呢,後來的事兒等我看完了再告訴你吧!”她一邊說一邊悄悄揪了一下丈夫,並遞過去一個眼色。丈夫雖然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但也不再繼續追問下去了。
“小梁,真巧!你也坐這一趟車呀!你看我,光顧著說話,也沒介紹一下。小梁,這是我愛人。老公,這是我們公司的同事,我們都叫他小梁,與那本書上的主人公稱呼一樣呢!”她主動出擊,明著打招呼,暗著解釋剛才的事。
小梁聽了她的話,小梁認為是自己多慮了,便也放鬆了表情,與他們聊了起來。一路上,他們談笑風生氣氛和諧而友好,剛才的緊張和尷尬一掃而光。
五、誤區點撥
1切忌背後說人超過限度。如果是充滿個人憎惡情緒的壞話,聽的人可能會有“這說得太過分了吧”的感覺。像這樣就已超過限度,說者不但會不愉快,反而會因情緒過於激動而造成反效果。
2切忌不分場合論人長短。像上述情境中,盡管上司不在,但在辦公室內總是不好。另外像公司同事常去的餐館或咖啡廳,也都不是談論同事長短的好地點。
請客買單時發現忘帶錢了
一、情境導入
在一家豪華的酒店裏,某公司的業務經理小A請了一群朋友正在聚餐,喝夠了,吃飽了,聊足了以後,小A很自然地招呼服務員買單。服務員小姐拿著賬單應聲而至,小A卻摸遍了全身的口袋也沒有發現錢包的蹤影……原來她在赴約前換了一套衣服,自然也換了個與這套衣服相搭配的皮包,沒想到卻把錢和銀行卡全忘在另一個包裏了。唉,怎麼會這樣呢!要是沒換包該有多好……眾目睽睽之下,她尷尬得滿臉通紅,一時不知怎樣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