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楚淮一醉醉江南,酒杯一盡盡河山(中)(2 / 2)

若他不是我兄長,聲名鵲起的蜀國七傑之一……唉。

我本以為他“口訣”到手之後馬上卷鋪走人,見他長賴在這裏便出聲望趕走他。

“禦史大人對暴民之事不管不問,竟是尋思著如何與美人你儂我儂,你猜當今聖上會何等心寒?”

不愧是李赦,臉皮厚到一定境界。

“實不相瞞!我正是為了此事拜訪三妹閨閣!”

“哦?”

說實話,我本沒以為李赦會知道暴民之事,可問題就出在天下腳下犯法竟無官員相報,相反這些高位大臣是一清二楚。究竟為何?柳寧與長安約千百來裏路,就算物資緊缺也應當趕去相鄰的長寧才是,為何千裏迢迢湧入長安?

他神色正經起來:“你可知道柳寧已整整六個月未曾下過雨水,聖上多次派糧前去,監軍皆是回複良好,若當真良好,柳寧知府又怎麼會發生暴動?”

“一名姓許的翰林院修撰多次上奏折奏明此事都被隸官壓了下來,官官相護不假,還有意捏造事實,至今為止我與行君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誰知事態竟已如此嚴重……”

我沒有想到他竟如此痛快將事情原委傾囊相告。

柳寧貧瘠再加六月無雨,人吃人,牲畜相食,民不聊生。班巡撫奉旨監軍派糧,每每相報造假,這才讓百姓暴動柳寧知府。太守貪命連夜出逃,誰料長寧城門緊閉,惟有長安繁茂多是生意人,便帶著大量暴民混入過往生意人馬車,湧入長安。

提督是個聰明人,為討好巡撫緘口不提。

“小妹……”

李赦方才的嚴肅瞬間不見,笑眯眯的樣子讓我暗叫不好。

他是誰?雖是好色之徒,可位列蜀國七傑,心中城府自不用說……怪不得他願意將朝堂公文傾囊相告,當真高明。

“如今你聽也聽了,置身事外不可能咯!”

他哈哈大笑,隨即又說:“也非為兄算計,隻是勞煩小妹多多幫忙罷了,小妹該不會……不給為兄這個麵子吧?”

我是哭笑不得,說是也不該,不是又不該,倒真拋給我一個難題。

“無妨。”此二字應是從牙縫中生生擠出來的,顯得頗為好笑,無奈我是笑意全無。

“如此甚好!小妹好生歇息,明日為兄再來造訪!”

已是入夜,我從未如此思量過如今處境,應是煩惱居多。也罷,大不了明日再去楚樓解愁。

那時候的我,應是無論如何都想不到,我此生的路竟在那時就已注定好,惹得誰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