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來自張三豐的信(1 / 2)

“泰山,素有‘天下第一山’之稱,擁有強大的靈性和神力,在上古之時就有神靈守護。古之帝皇均愛來此祈禱祭祀,祭祀之音上達天庭。

傳聞此山與仙有關,能通往眾仙之地......”

楚歌吃力的看著手中一張泛黃的長紙,幸好曆史課上不打瞌睡,對於明朝的篆書多少還認識一些。

眨了眨眼,楚歌繼續看了下去:“仙者,其神通廣大,有長身不老之能,是世人所傾羨。自先秦以來,煉器士盛行,修為甚者,壽命漫長,在那能人異士輩出的時代,造成百家爭鳴的盛世。”

“煉氣士共分兩大脈,一脈道修:隱於山川不理紅塵事,隻追求長生道與煉丹之術。世人傳聞他們皆禦劍而飛,法寶加身,有通天徹地法,手中靈丹能使凡人起死回生,頗為神秘。

另一脈武修:以武證道,在紅塵俗世中曆練自身。大成者,單以肉身之力便能輕易撞碎大山,更有甚者眨眼間瞬息千裏,揮手摘星碎月。”

看到這一段,楚歌內心向往不已,腦海中浮現出禦劍飛行,劈山斷嶽的熱血畫麵。不過想歸想,楚歌並不相信在古代真有這樣強大的人,隻是古人編的神話故事而已。”

“先秦時期,能人異士、山精妖怪頗多,有大毅力、大機緣者成仙易。猶是商周武王伐紂一役,成就無數仙緣,天庭得以壯大。”

“然秦之後,天道無情,天下靈脈破碎,靈氣日益稀薄,煉氣士沒落,成仙之路難、難、難!”

“時至今日天地已不適合修行,再過幾百年,世上將再無修士。為了尋找古之大能消失,靈脈破碎原因,吾走遍天下,在泰山窺得一絲蹤跡。”

“在那仙霧繚繞的之地,仙鶴靈雀翩翩飛舞,七彩祥雲下瓊樓玉宇多不勝數,一片祥和之氣,而正中有座金碧輝煌的宮殿,群仙皆在其中。突然間風雲變色,一隻巨大的手臂從天宮頂處砸下......”

“那一戰無比慘烈,仙宮崩塌,仙神死傷無數,人間飄灑一場血雨,天地悲鳴,此界由此大亂......”

“吾今日將從泰山離去,特留下書信地圖一封予後人成仙之望。”

“神龍頭顱內,泰山石敢當。青銅雙龍門,留待有緣人。

張三豐字”

信看完了,上麵並未詳細寫明大戰的經過,還有靈脈枯竭的原因。隻不過看到寫信人的名字後,楚歌吃驚,竟然是張三豐!

提起張三豐各位應該不陌生,正是武當山張真人。張三豐,字君寶,娶妻黃氏生有一子。

是宋、元、明道士,通儒學、善書畫,工詩詞。遊寶雞山中,有三山峰,挺秀倉潤可喜,因號三豐。

傳說張三豐生於南宋理宗明憲宗時期(1247年),武當派開山祖師,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他為“韜光尚誌真仙”,明世宗賜封“清虛元妙真君"。

張三豐是道修與丹修的集大成者,主張“福求自我,命自我造”。除了武當派外,還創了邋遢派、自然派、蓬萊派、隱仙派等至少十七支派別,乃一代宗師是也。

清代大儒朱仕豐曾評價說:“古今練道者無數,而得天地造化者,張三豐也。”

“算了,先不想了,等下給周胖子看看。”

把信折好放進口袋,楚歌打個哈欠走進洗手間。十分鍾後楚歌出來,一件白色t恤,一條黑色休閑長褲,整個人看起來精神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