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情若適度,煩惱不生 (2)(2 / 3)

向嵐和陶娟是大學同學,誌趣相投的兩人一見麵就“臭味相投”,成為了好姐妹。到了大二的時候,兩人都有了自己的男朋友。關於如何對待愛情,她們喪失了以往的默契,向嵐認為對待愛情采取“蜜糖主義”,才能讓愛情更加甜蜜;而陶娟的想法不同,她認為“半糖主義”的愛情才更能讓戀愛雙方懂得珍惜彼此。然而,兩人各執己見,誰也沒有說服誰。

在愛情中,向嵐誓將“蜜糖主義”進行到底,除了上課、睡覺,她每天都和男友聚在一起,真是一對如膠似漆的甜蜜戀人。不久,向嵐認為每天相聚時間太少,難以慰藉兩人的相思之苦,於是她和男友就“以身試法”地在校外租了一間小屋住下,過起了兩人的小日子。不僅如此,向嵐考慮到男人的麵子,把經濟大權都交於男友之手,將每個月家裏給的所有生活費都交給男友掌管。每天男友會給她“發放”像早餐這樣的日常必需消費款,其他就算是想買點零食這樣的支出都要向男友申請。他們這樣甜蜜幸福的小日子讓其他人羨慕不已。

然而,這段同居生活卻並非表麵的那樣幸福,每天生活在一起,彼此的缺點逐漸顯現出現,矛盾滋生,爭吵時有發生,“分手”二字更是時常被向嵐和男友掛在口上,兩人分分合合多次,讓彼此飽受心靈的傷害。最終,疲憊不堪的兩人選擇了分手。

另一邊,陶娟的愛情觀是堅定的“半糖主義”,她不會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都花費在愛情身上,一日三餐,她隻有晚飯是陪男友一塊吃的,飯後兩人一起去上晚自習,共同探討學習中的問題。就連周末,她也一半時間給男友,另一半時間安排自己和同學、朋友去逛街,讓男友去和他自己的朋友玩耍,兩人相聚後還可以講述彼此遇到的有趣事情。這段愛情並沒有因為距離而產生隔閡,反而更顯甜蜜。大學畢業一年後,男友就像陶娟求婚,讓陶娟做他美麗的新娘。

向嵐的“蜜糖主義”讓愛情落了空,而陶娟的“半糖主義”卻為自己贏來了幸福的婚姻。“蜜糖主義”認為,愛就是寸步不離,就是完全透明,完全占有。而“半糖主義”作為一種理性的愛情觀,它反對全糖式的愛情,認為過分的如膠似漆,沒有距離和神秘感,也正是現代很多愛情不能長久存在的原因。

當兩個人相愛的時候,並不是要形影不離,如膠似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愛情就是生活的全部。但有些人並不這樣認為,他們愛得投入,愛得熱烈,愛得失去了自我。而終有一天,兩人都累了、倦了、厭了,那麼,愛情也就此時畫上了句號。理性一點,為自己和心儀的他之間保留一點距離,也就保留了這份愛情,正如人們常說的,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緊,它就流失得更快。

人們經常說:距離產生美感。彼此間有一點距離的張力,才能營造出一種朦朧之美,才能將兩人的愛心拴得更緊。距離美要求我們對愛堅持“半糖主義”,愛情的雙方注意保持一定的距離,給彼此留出空間和自由,這樣的愛情才會持久,不至令人厭倦。就像一杯白開水,如果不放糖,水就會味平淡無味;全糖,水味又太過於濃甜;半糖,不甜不淡,剛剛好。真正的愛情之火,不會由於心理距離的增大而熄滅,反而能培育可貴的愛情向心力。

挑伴侶不是挑水果

有一位先生娶了一個體態婀娜、麵貌娟秀的太太,兩人恩恩愛愛,是人人稱羨的神仙美眷。這個太太眉清目秀,性情溫和,美中不足的是長了個酒糟鼻子。柳眉、鳳眼、櫻桃小口,瓜子臉蛋上卻長了個酒糟鼻子,好像失職的藝術家,對於一件原本足以稱傲於世間的藝術精品,少雕刻了幾刀,顯得非常突兀、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