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機會,王石購得湯因比的《曆史研究》簡寫本上、中、下三冊,他“如獲至寶”。那段時間,這本書是他閱讀次數最多、最愛不釋手的。盡管很不好讀,但王石還是堅持每天讀一些,用了8個月的時間才通讀了一遍。湯因比對人類文明都要經曆“從萌芽、興旺到衰亡過程”的觀點改變了王石傳統的世界觀。幾年後,湯因比的著作在中國大量發行,王石一下子買了20套《曆史研究》送給朋友,“我跟他們講這本書怎麼怎麼好”。
還有一本史書也讓王石找到審視中國曆史的新視角,那就是朋友推薦的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王石說讀它有一種“開明智”的感覺。“你會發現原來曆史還可以這樣看。比如海瑞,是個清官,不怕死。但是他的作為是不是就都是對的?因為他廉潔,有道德上的優勢,所以一般不好反對他”,王石將讀史的收獲總結為教訓、規律和靈感。曆史和哲學是對人生的係統思考,通過它,企業家可以讓自己的事業產生升華。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曾經主持進行過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其結果顯示,我國人均每天讀書時間不足15分鍾。15分鍾!這個數字多麼令人震驚!而且這個數字裏還包括了占總數約1/4的學生群體。
一位前任哈佛校長這樣告誡他的學生:“一個人,若是能養成每天讀30分鍾書的習慣,20年後,必定判若兩人。”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來讀書,將為你今後的工作、生活帶來精神上的極大豐收。
讀書不是為了炫耀,也不是為了博聞強記,或許隻為思考人生的價值,思考生命的意義;或許隻為消遣時間,消遣生活……每天讀書30分鍾,不必當做任務,不必成為負累,隻是一種習慣,因為習慣而習慣。每天讀書30分鍾,神清氣爽,情懷無限。每天讀書30分鍾,改變生活,改變人生。
所有成功者,都是善於閱讀者。
一個年輕人,去拜訪一個企業家——張董事長。這位張董事長不到60歲,卻已擁有60億元的身價。他從前是做汽車的,後來改做大型購物中心的代理,他的巨大成功也是從改行開始的。在他從事汽車行業時,他的資產大約是1億元,但是從事大型購物中心之後,他的資產在幾年時間內就高達60億元。很多人都非常好奇,也非常吃驚,這位張董事長到底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賺取這麼多財富的?他到底有什麼我們一般人不知道的成功秘訣呢?
這個年輕人就是懷揣著這個目的來到張董事長的辦公室。
董事長的辦公室很大很氣派,除了一張辦公桌、幾個沙發外,最顯眼的是一排大大的書架,上麵放滿了各種中外書籍。而且在他的辦公桌上,還擺著4本書。“都已經這麼成功了,張董事長還在學習,他到底想賺多少錢啊!”年輕人心裏想著。
“張董事長,很冒昧今天來打擾您。我和很多您的崇拜者一樣,非常想知道,您到底是因為什麼可以在短時間內賺得那麼多金錢的呢?您是不是有什麼秘訣呢?”年輕人問出了心中的疑問。
“其實,賺錢是很容易的事情。”張董事長笑了笑說,“我之所以今天會擁有這麼多的資產,秘訣很簡單,就是因為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閱讀。”
年輕人並不滿意董事長給出的這個答案,因為很多成功者都會這麼說。
張董事長解釋說:“其實每個人的每一次大的成功,都是因為他把握住了一次機會。想來你也知道,在做大型購物中心之前,我隻有1億元。而與我競爭那個大型購物中心在台灣地區代理權的卻是一家資產超過250億元的食品公司。誰都知道,開一家大型購物中心,財力有多重要。250億對1億,誰更有優勢顯而易見。但是最終我卻得到了這次機會,也因此才有了今天的財富。”
年輕人很好奇,就問張董事長:“1億對250億,如果是我,早就放棄了。您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難道就是靠您所說的學習和閱讀?”
“沒錯!”董事長說,“這個廠商是一家來自荷蘭的企業,總裁隻有40幾歲。我在跟他聊天的時候得知,他是個非常喜歡讀書的人。多熟悉顧客的一種愛好,就多一次成功的機會。於是,我就和他聊閱讀,聊得這個荷蘭總裁越來越興奮。後來我問他最喜歡讀哪方麵的書籍,他說他最喜歡研究中國古代哲學。正巧,我對老子及《道德經》有近30年的研究,於是兩個人就談起了《道德經》。談到最後,那個荷蘭總裁對我徹底地佩服了,決定拜我為義父。跟你簽約的廠商都叫你爸爸了,合約簽下來就不足為奇了吧!”
“假如你少讀一本老子《道德經》,你就少賺59億;你多讀一本,你就多賺59億,就這麼簡單!”張董事長接著說,“我這麼說並不是叫你們都去讀《道德經》。萬一你遇到一個日本總裁,他讀《論語》,你怎麼辦?所以,成功的秘訣就是不斷地補充知識,也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所有成功者,都是善於閱讀者。隻有你的知識豐富了,你成功的機會也就自然會比別人多了!”
閱讀是一種可以相伴終生的好習慣,一旦擁有這個習慣,你會發現人生變得更加美妙,也更有意義。閱讀可以提高一個人的修養,也可以增強一個人的競爭力。即使你不抱有這些功利的心態,開卷總是有益的,隻要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就必將終生受益。
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坐下來,品品茶、讀讀書,“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個高尚的人交談”,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自己的文化品位。
所以,讀書應該放輕鬆些。讀書是在欣賞,是在休閑。所以沒有必要挑那些晦澀難懂、品位高深得我們都看不懂的書去讀,除非你感興趣,要不然就丟掉它;讀書也不必太沉重。不要為了讀書而讀書,也不一定非得製訂什麼讀書計劃。隨心所欲,信手拈來。讀書時多思考,有所感、有所悟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