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綿不斷的玉璧山脈中,有一座常年雲霧繚繞的山峰。往來俠客都稱其為琅玡山。此時,山上一座木屋前,有一名老人,他蓄著一撮短而硬的八字胡,一雙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窩裏,長著一頭蓬亂的灰白頭發。身著灰白短褐,一雙布鞋。他麵前是一名將至弱冠的男子,他穿一身慘綠羅衣,頭發以竹簪束起,慘綠少年的臉如桃杏,姿態閑雅,尚餘孤瘦雪霜姿,少年瞳仁靈動,水晶珠一樣的吸引人。“師父,就此別過,還請您保重身體。”男子說道。老人咳嗽了幾聲,“此次下山務必將你的師兄帶回,他此番挾無上下山,必會惹出不小的亂子。“男子點點頭,反身縱出,使的是無量劍派的秘傳輕功“千裏不留行”。
這無量劍派的祖師名姓已經不可考,隻知其門人喚作“無劍祖師”。據說,其人弱冠之年。某日,得誅仙劍訣四篇:弑仙、殛仙、滅仙、絕仙。遂於一深山修煉此決,同時自創數門劍法,輕功,功法。練成出山,已是而立之年。此時,此人已能聚氣為劍,又用一柄名喚”切玉“的寶劍,便有斷金裂石之能。但三十二歲,誤傷義士,便覺得誅仙劍訣殺氣太重,遂歸隱琅玡山,將劍訣與利劍棄之不用。不惑之年再次出山,挾一柄鈍劍出山行俠。該劍名喚”無眉“,通體黝黑,重達一百來斤,卻是沒有開刃,也不知用何種材料鑄成。四十四歲,因漸感劍力不足,再次歸隱。五十歲,再次出山,此次就挾一柄木劍出山,時人皆嘲笑,有覬覦誅仙劍訣者便出手搶奪。在霞穀與之對決,竟在數招之內將挑釁者擊敗。此木劍被人喚作”斷水”,由琅玡山上的玉虛桃木削成。這玉虛桃木,據說是由仙人自昆侖山玉虛宮帶到此處。此木入火不燃,入水不沉,靈氣逼人。五十一歲之時,祖師再遇瓶頸,遂又入琅玡山。於花甲之年再次出山,此時他不帶任何兵器。時人好奇,又有高手前往試招。在斷雪橋處,與之對決。高手名叫姬雲,他掌法精妙,名為“鳳翼掌”,正所謂“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此掌法自然還有一套輔助指法,喚作“靈犀指”。使用起來,雙手掌指互換,相互呼應。是夜,高手先至,不一會,隻見一人遠遠飄然而至,口中吟道“千裏不留行,十步殺一人”。並隨手折下一根竹枝。姬雲不禁惱怒,這人莫不是小瞧於我。隨即抬手點向祖師右肋,祖師竹枝點向他的右腕,姬雲左手變掌砍向竹枝,祖師竹枝上翹,刺向姬雲下顎,姬雲立即收手護住要害。祖師又斜斜刺向右腿,姬雲右腿畫半圓,讓出一步,右手變掌擊出,祖師立即上翹竹枝,點向他的肋下,姬雲左手抓向竹枝,祖師又劍鋒一轉向下刺他的腰間環跳,姬雲隻得以輕功“飛燕穿雲”向後跳開。姬雲頓時麵如死灰,從此再也不問世事。時人也將祖師稱為“無劍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