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叫小明不要另外占床位了,兩人用一個床位就行了。這是因為教室床位本來不夠,還有其他遊客需要住宿。少用一個床位,對付一下,另外還可以節省點費用。
建新叔叔誇讚大明腦筋動得快,大明一樂說:“哪裏啊,小明個子小,跟我擠擠沒事的。”
這樣的環境下,建新叔叔有點擔心誌軍吃不消,便問誌軍:“誌軍,在這裏不太習慣吧?以前我們來這裏旅遊時,連這樣的教室都住滿了。最後沒辦法,隻能安排我們睡走道,席子往地上一鋪就算是個床。這裏涼快,晚上睡覺還是蠻舒服的。”
誌軍看了看周圍紛紛在整理床鋪的其他遊客,又看了看建新叔叔說道:“沒事了啊。我現在好些了。看到這些山景,讓我暫時忘掉了想家的念頭,剛開始時不習慣。慢慢來吧。大家出門在外,其實都不習慣。隻有適應這種新的環境,才能做好後麵的事情。”
聽到誌軍這麼說,建新叔叔立馬表揚誌軍:“哎呀,沒想到誌軍適應還是蠻快的啊。應該這樣,我跟你說,其實人是最容易適應新環境的。適應如何,隻不過是時間長短的問題。你們如果度過了餘下的幾天,相信對你們以後有機會出外旅遊或出遠門辦別的事都有好處的。”
晚上吃完晚餐,小明鬧著要去街上轉轉。
於是他們一行人就隨意在牯嶺街上溜達。晚間的牯嶺,雲霧彌漫。在街燈的照射下,雲霧時而近前,時而退後。人在其間,如入仙境一般。
小明異常活躍,叫道:“我們來躲迷藏,好不好?”
建新叔叔笑著說:“那可不行,人生地不熟的,雲霧又多,你到時躲不見了,或者被妖怪擄去了怎麼辦?哈哈。”
小明連忙停下來,小聲地問建新叔叔:“這裏真有妖怪麼?”
“當然有啊。”大明一本正經地說。
“你這一說,我都覺得瘮的慌,有點害怕呢。算了,不躲迷藏了。”小明似乎有點惶恐地說。
小明這一說,把他們惹得哈哈大笑。
誌軍接著說道:“看來小明也有害怕的時候啊。”
“好啦,別逗他了,免得晚上睡不著覺了呢。我再來講講關於廬山的事情。”建新叔叔說道。“當然跟妖怪沒有關係啊,哈哈。”
小明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悶著發笑。
“這廬山啊,在東漢明帝時就是中國佛教中心之一。公元六世紀到八世紀又是道家、詩人、學者的駐地。寺廟和道觀遍布啊。勝跡有白鹿洞、仙人洞、觀音橋、周瑜點將台、愛蓮池、三疊泉和含鄱口等。我們現在走的牯嶺,是因為有大塊岩石形如牯牛而得名。”
祈冰這時四下看了看,好奇地問道:“哪裏有牯牛石啊?沒見到呢。”
“牯牛石不在這裏,在另一處進來的山邊。牯牛這裏海拔1056米。這裏也是旅遊的中心輻射區,這裏可以到達各處景點,是各類景點交彙的原點。清朝光緒年間。廬山先後為英國、法國和美國等國強行租占。廬山1935年收回國有,這裏還曾是國民黨的夏都呢,現在這裏大多數建築是療養院和休養所。”建新叔叔娓娓道來,如數家珍。
祈冰、大明和誌軍很是佩服建新叔叔,覺得不愧為老師,還遊曆過祖國許多名山大川,各種知識太深厚了。
圍著牯嶺轉了一圈,夜霧似乎更加濃鬱了,涼意漸深,他們不得不往回走,盡早歇息,明天再到一些景點開始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