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在旁邊做菜時,聞到一股焦糊的味道,不由得心裏戈登一下,心想不會被這小子做糊了吧。糊味越來越重,爸爸忙把祈冰喊來。祈冰一看覺得不對勁,揭開鍋蓋一看,傻眼了!鍋裏焦糊一片,白米做成了黑米!
爸爸一看就問祈冰:“米煮到八成熟沒有?”
祈冰撓了撓頭說:“我看是八成熟了吧。”
爸爸一聽樂了:“你覺得是‘吧’?還沒有絕對把握啊。這個做飯啊,說多少就是多少,過了或沒到都不行的。我看那,你這個沒煮到八成熟,最多四成不到。米還是硬的,你再怎麼悶,飯是不會熟的,越悶就越糊了。冰冰啊,這不怪你,你能做成飯,盡管是糊的,也算你成功了呢。明天再來,總會做好的,我相信你。今天不吃飯了,我們煮麵吧。”
祈冰滿臉羞愧,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
下午上學時,祈冰滿腦子問題,問題出在哪呢?米未到八成熟?為何非要到八成熟呢?思索半天還是不得其解。
晚上爸爸做飯,叫祈冰在旁邊觀看。爸爸一句話點醒了他:飯到八成熟時,裏麵含水量大,米也快熟了。這樣再放在盤子上悶時,逐漸悶出水分,米也熟通透了,精神了,飯就好吃了。”
祈冰頓時醒悟過來,知道了這個悶飯的訣竅。以後再做時,就沒糊鍋了,成了一個做飯的行家裏手呢。
至於下樓排隊買菜,祈冰總結了做飯的經驗,先把程序問個清楚,再來實施。這個居委會售菜點是個臨時搭成的棚屋,是在兩個大樓之間的空地上建的。平時大家買菜還是得到菜場去買。這個臨時售菜點是不定期出售一些應急的蔬菜,以解群眾的燃眉之急。菜什麼時候到,還說不準,隻能等待。
祈冰放了學,先去那裏打探一番,問清楚今天能否有菜出售。如果問清楚了,確有菜售,祈冰就和祈天輪流排隊。後來等的時間長了,有人就以板凳、磚頭之類的東西代替,自己去做別的事情,一旦開賣了,便急著跑來換板凳或磚頭的崗,自己排隊來了。祈冰一看這是個好法子,立馬仿效,他和祈天在附近玩耍,聽見說賣菜了,祈冰就趕緊跑來排隊了。
後來祈冰就跟祈天說:“天天啊,你知道不,這事啊,不管大和小,難和易,都得認真對付,否則啊,哈哈,就像我一樣,隻會把飯做糊。”
祈冰覺得做這些事還不算太辛苦。姐姐在家時,遇到逢年過節,就要半夜起來拿著肉票或魚票去菜場排隊。想到這裏,祈冰眼裏便有點濕潤了。姐姐在家時,家裏這些事情都是她做了。姐姐從沒說過不是,也從說過半個苦字。她是家裏的老大,兩個弟弟年幼,她像個大人一樣,承擔了本不應該承擔的事情。
如今祈冰做著不及姐姐一半的事情,便感覺十分的不易。
通過這些事情,祈冰覺得自己長大了,應該為家裏承擔點什麼,做點什麼了,也好讓姐姐放心。
所以之後夜裏去菜場排隊這樣的事情,祈冰也要搶著去做,盡管爸爸百般不願意,但也拗不過他,隻得由他去了。
爸爸媽媽看到祈冰的變化,心裏很是欣慰,也感到心疼。
祈冰的言行也深深影響到弟弟祈天。祈天也學著哥哥的樣子,慢慢學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幫助家裏分擔一些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