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六一”還有兩天了,學校決定彩排一次,檢驗一下效果。節目都在按順序演著,祈冰他們上場時,惹得台下的老師和同學笑成一團。特別是大明滿臉漆成黑色,他演一個非洲兒童,頭上除了眼白,全是黑乎乎的。還有其他同學裝扮拉丁美洲的兒童,臉上自然漆成深棕色,祈冰裝扮一個越南兒童,臉色無需變了。
演到*時台下漸漸安靜下來,台上仿佛就是第三世界兒童的團結勝利的畫麵,觀眾也被帶入到同仇敵愾的氛圍之中。正在這時,台上有個人摔倒了,“啊!"人們一陣驚呼。
祈冰定睛一看,原來是班長林寧!她扮演一個中國苗族兒童,頭戴銀飾,穿著漂亮的裙子,剛才是她在領舞,而此時她側身躺在舞台上,鼻子流出血來。老師們連忙把她抬下舞台,此刻她清醒過來,說沒事,可以接著演,神情卻是相當地疲憊。這天送她回去時,祈冰和大明分明感覺到班長有些異樣,臉色發白,神情黯然,走路無力。班長不要他們送上樓,看著班長上了樓,他們才默默地回家了。
“六一”那天的正式演出非常成功,贏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熱烈掌聲和歡呼。祈冰看到班長似乎又重新注入了活力,整個演出精神飽滿、容光煥發、動作完美。
“六一”節後,祈冰發現班長一直沒來上課。大明便由老師指派擔當代理班長。祈冰和大明不知就裏,便詢問老師,老師說班長治病去了,也許很快會回來上學的。他們幾次到班長家探視,鄰居說走了很長時間了,家裏一直沒人。直到放了暑假,林寧還是沒來。
整個暑假,祈冰覺得很憂心,同時又覺得很無奈。他幾次去班長家打探,門口總是一把鎖。這把鎖仿佛鎖住了祈冰的心結,使得他無法釋懷。因為他想要的答案一直不能有結果。雖說是同桌,言語交流甚少,但並不妨礙兩人之間的溝通。
祈冰喜歡用個小刀在桌上刻刻畫畫,依照桌子的木紋,刻畫自己想要的圖案。班長見此,總是先用手製止他,再用眼神警告他。祈冰總是尷尬地笑笑,始才罷手。一旦上課,覺得無聊不想聽課時,又不自覺掏出小刀刻畫一番,當然照例又是班長的阻止。所以說,祈冰的大作總是沒有成功的那一天。
祈冰家經濟條件不太寬裕,早上都在家裏過早,都是吃著頭天剩下的飯菜做成的湯飯。有時周末,媽媽也改善一下早餐,就是吃上一頓雞蛋麵。
在黃林鎮時,爺爺家也是這樣吃,不過奶奶會用上一些熟豬油,味道要厚膩一些。祈冰特別喜歡吃鎮上的衝擔燒餅,燒餅形狀有點像農民常用的衝擔,兩頭尖尖,中間粗些。再就是那種圓圓的碗糕,是大米做的發糕,入口柔綿,味道香甜。
當然這些早點,爺爺家隻是讓他們有時打個牙祭,很難經常吃上的。
祈冰上學後,發現一些同學,總在外麵吃早點。像熱幹麵、油餅、剁饃、燒賣、油條和豆皮等等,好些都是他沒見過的。看見同學們吃得津津有味,祈冰覺得矮人一分似的。他也要吃這樣的早點,心裏想著。
回家後跟爸媽嘀咕,爸媽起先不肯,最後還是擋不過祈冰地死磨硬纏,隻得答應他。條件是隻能每周吃兩次,其他時間還是在家吃。
在這些早點中,祈冰尤其喜歡吃熱幹麵和油餅。筋到的麵條,香噴噴的芝麻醬,還有那種脆脆的醬蘿卜丁,和在一起拌勻,著實令人胃口大開,手不釋碗。還有那個油餅,也是他的最愛。一張大大的油餅攤上一些芝麻,炸好後用刀剁成小塊,吃在口裏酥軟,醇香。
有段時間祈冰喜歡連環畫,出於偏愛,甚至省下早餐錢用於買書。由於早餐沒吃,再看見其他同學香噴噴地吃著,祈冰更是覺得饑腸轆轆,口水直咽。上課時便顯得無精打采,有氣無力,甚至於停止了他喜愛在桌上刻畫的癖好。
他的這種反常表現,自然引起了同桌班長的注意。
有一天,祈冰意外地發現桌子裏麵有塊紙包的油餅,祈冰覺得好奇,看了看班長,班長也看了看他,對著油餅努了努嘴。祈冰覺得很難為情,不願去拿那塊油餅。班長寫了個字條:下課後吃掉。吃過幾回班長帶的早點,覺得要為班長做點什麼,於是祈冰想到了他的寶貝東西——連環畫。祈冰拿來連環畫給班長看。他一般是不給別人看的,非常愛惜。
後來大明時不時打趣他:“能不能省點我吃。”祈冰總是笑著說:“那可不行,你沒有份。”大明回到:“小氣鬼。”話是這樣說,祈冰有時還是偷偷和大明跑到圍牆邊,一起分享那略帶班長手溫的早點。後來祈冰寫了個字條給班長:你不用再帶了,每天早餐都吃了。班長也用字條回複:那好。記住,早餐一定要吃,不要餓肚子。
祈冰把班長當成了好朋友、好哥們,班長這長時間沒有露麵,著實讓祈冰牽掛和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