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出版說明(1 / 1)

八仙的故事,起源於道家的神仙傳說。神仙傳說,可以溯源到上古三代。漢末的方士托劉向之名,編成《列仙傳》。晉代葛洪為了弘揚道教,更“抄集古之仙者見於仙經、服食方及百家之書”,編成《神仙傳》,記述仙人們得道前後的活動,雖說情節簡單、雷同,但為後世的道家神仙故事定下了基本格調。

到了唐代,道教大興,神仙的故事流播更盛。據典籍所載,所謂“八仙”中就有七位是隋唐時人,李鐵拐,隋人,遇老君得道,因魂附於一丐者屍而足跛貌醜;呂洞賓,唐人,曾中進士,於黃巢亂時移家終南山得道;鍾離權,與呂洞賓同時,自稱天下都散漢鍾離權(後世因稱漢鍾離,傅會為漢將鍾離昧),遇華陽真人,傳道入崆峒山;韓湘子,韓愈侄,落魄不羈;藍采和,唐末逸士,常於長安市上攜籃而歌,後乘雲鶴去;張果,唐時隱居中條山,自言生於堯時;何仙姑,唐人,幼遇異人與桃食之,遂能逆知禍福。隻有一位曹國舅,是宋朝曹太後之弟,被呂洞賓與鍾離權引度而得道。

宋元以來,人們不斷地將民間的種種傳說加到八仙的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來越豐富、離奇,差不多成了群眾心目中神仙的代表。到了明清,更是出現了多種以八仙故事為題材的長篇小說,較著名的,有收入《四遊記》內的明吳元泰撰《東遊記上洞八仙傳》,明楊爾曾撰《韓湘子全傳》,明鄧誌謨撰《呂仙飛劍記》,清汪象旭撰《呂祖全傳》,清無名氏撰《三戲白牡丹》以及清無垢道人撰《八仙得道》。

我社出版《中國古典小說普及文庫》收入《八仙全傳》,是選取八仙故事最全,情節較為豐富有趣、清無垢道人撰的《八仙得道》更名的,並進行標點、整理,力倡“原汁原味品經典,賞心悅目讀名著”,以滿足廣大讀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