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紅色報告會(1)(2 / 2)

定日縣中學初二學生拉巴次仁在自己住的房間裏張貼了許多明星,不是歌星就是球星的照片,而他最珍愛的還是那一麵小國旗,把它視為珍寶。是這位老奶奶的事跡折服了一顆少年的心,是阿媽啦的行動感染了他,讓他從喜歡惹是生非、吊兒郎當、不遵守紀律,擾亂課堂秩序,在師生眼中的壞學生,變成了不折不扣的好學生。

下麵錄入的是《五星紅旗永遠飄揚在邊陲小鎮》——西藏日喀則地區國旗阿媽啦先進事跡宣講團青年代表的演講稿:

老阿媽,佝僂的身驅,滿頭的白發,透露著一種堅毅與剛強。

曾經是背夫的她,是金珠瑪米讓她擁有了蔚藍色的暢想,擁有了熱忱的期待。在那些閃亮的日子裏,無悔的歲月裏,她編織著美妙的故事。飄揚的國旗,猶如紛紛飄墜的音符,灑落在樟木發展變遷的年代,花滿枝椏,綻放光華。

八一前夕聶拉木邊檢站官兵慰問阿媽啦

這是一麵普通的五星紅旗,經曆了蒼茫歲月的洗禮,它已經褪去原有的鮮豔,但是這麵旗又寄予了不凡的內涵,它代表了一位藏族夏爾巴阿媽啦大半輩子的愛國情愫。這位阿媽啦名叫次仁曲珍,是聶拉木縣樟木鎮幫村的村民,老人家45年如一日,無論烈日炎炎,還是狂風暴雨,早掛晚收,每天如此,一做就是45年。

望著飄揚的五星紅旗,老人滄桑的臉上映出了幸福的微笑,永遠定格成邊陲山村一道美麗的風景。老人家樸素而執著的愛國主義熱情感染著邊陲小鎮上的每一位村民。

她穿越世紀之門,經曆了舊西藏的苦難,感受新西藏的溫暖。

就這樣,她把對共產黨的恩情,化作每天升國旗的行動。她說:“50年前我就是一個掙紮在懸崖邊上的背夫。”

飄揚的五星紅旗徹底改變了阿媽啦的命運,她認定五星紅旗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它能給自己帶來幸福,從此下定決心一定要讓自己的生活中永遠有五星紅旗飄揚,要讓邊陲小鎮上永遠有五星紅旗飄揚。從那一天起,她不再是“會說話的工具”,而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

西藏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孟德利看望國旗阿媽啦

我們眼前的這一麵旗是阿媽啦插掛的第二麵國旗,這是1975年阿媽啦入黨後,組織送給她的。這麵旗阿媽啦插掛了近10個年頭。

老人一直特別珍愛這麵旗,她說:“從這麵旗感受到了黨和祖國對我的關懷。”阿媽啦不但是一位慈祥的老人,還是一位愛憎分明的老人。每提及舊西藏,老人就憤慨不已,仿佛又聽到了頭人的斥罵、皮鞭的抽打和農奴的哀號。阿媽啦說:“舊西藏的艱難一千零一夜也訴不完,新西藏的幸福一輩子也道不盡。”

大凡去過老人家的人,都會留意到她那雙變了形的手,一層厚厚的老繭,高高凸出來的指關節,腕關節和褪不掉的色斑,扁扁的指甲已失去了原有的飽滿度與美觀,枯枝敗葉一般的十個手指頭也失去了原來的彈性與靈活度,千絲萬縷般的皺紋也似乎沒有魅力可言了。我曾讀過這樣的一篇文章,描寫的是一位叫陳秉正的勞動模範的手,他剖竹篾熟練到可以用手作楔子,吱吱地將竹篾分開,而手卻不會受傷,速度驚人到讓人眼花繚亂。這裏寫的是勞動之手賦予了創造性與魅力。同樣的手,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域空間,演繹著不一樣的人間快樂與心酸悲苦。

國旗阿媽啦,每天在自家屋頂升起國旗,45度春華秋實,把習慣演繹成聖潔,她的故事通過電視已讓全世界知曉。

吹麵不寒楊柳風,碧波萬裏惹人醉。

在我們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征途上,盡管已經遠離了金戈鐵馬飲冰河,盡管現在我們已經意氣風發走進新時代。可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