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修以攻擊力第一著稱,自然不是白說的,即使是經道人,也不敢把紫青雙氣全部附於拂塵之上增強法器威能,與衛覓海來個以攻對攻。
在返虛修士以下,這些已經是他們所能看到的全部。但於合道修士而言,這些全都隻是表象,真正決定勝負的,還是各人對於自身道路的理解與闡發,這在合道修士之上,有著專門的稱謂,道行。
說到道行,就不得不提道果,而說到道果,又不得不提道果的由來。
在遠古之前,修士的修行是沒有道果一說的,在所有修士都進入類似於現在的合道期之後,修士的神念意誌是與天地完全合而為一,完完全全的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達到此境界的修士修練速度根本不是現在的合道修士所能比擬,因為修士無時無刻都與天地接觸,導致那時候的修士在領悟法則方麵速度飛快,大能頻出。
但漸漸的,與天地緊密融合的壞處亦體現了出來,因為長時間受到天道影響,大半的人族修士性情漸漸都朝著無情天道的方向發展,到了最後,更是會有道化的危機。
而道化,顧名思義,就是修士徹底與天道合為一體,他即是天道,但天道卻不是他。說白了,道化的修士,可以稱為天道的傀儡,無情無性,這也是合道期的由來,這一時期,無情道、忘情道一度泛濫,大行其道。
道化危機一度讓人族的高端力量損失慘重,有鑒於此,諸多大能修士殫精竭慮,創造出了道果一係的修行法門,延續至今。
返虛後期,需凝聚三種法則,並不是隨便一說。道經有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此而闡發的道理,便是有三種法則,以修士領悟的天地規律,而編織出一枚小小的道種,此道種以法則為骨髓,以法力為養分,慢慢孕育道種,最後結為道果。
道果與天地融,而修士與道果合,如此一來,修士就能隨時通過道果進入天人合一,而完全避開了道化之危。
故而,合道修士境界有三,種道,育道,成道。
當然,要想成就合道,卻是無比艱難。別看之前說的簡單,但要想種道成功,種下道種,首先就要明晰自身的道途。
而明晰了道途後,就需要以修士凝聚的法則來編織此道途,若是修士明晰的道途與自身所凝練的法則相違相背,那也是不可能成功種道的。
比方說有修士領悟了太陽道途,但自身凝聚的法則則為水行法則、月影法則、陰行法則,那也是巧婦難為。遇到這種情況,無非隻有二途,一為再行領悟與月影有關的道途,一為另行凝聚關於太陽道途有關的法則。
所以,領悟自身道途很重要,凝聚法則亦非常重要,此二者互相統一,才算是入了合道門檻。
當然,於返虛修士而言,三道法則並不是終點,四道五道乃至無數道,隻要凝聚的法則與道途相關,那對凝結道種就有幫助。
甚至有些修士認為,隻要多多凝聚與道途有關的法則,那麼凝結道種就越容易。但亦有些修士認為,越多的法則,凝結道種就越難。
這其中自然有其原因,凝結道種並不是把一堆法則堆砌在一起就能成功的。若真是如此,合道修士還不就泛濫成災了。
曾經就有合道修士認為三千大世界就是三千碩大的道果。修士的修練就是朝著世界靠攏,法則的凝聚毫無疑問就是世界中的三千法則,而其中的天道法則運轉規律,才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如何凝結道種的關鍵所在。
故而凝聚的法則越多,所需要領悟的運轉規律就越繁複,反之,越少的法則,運轉規律也相對簡單,這當中的度是最難以把握的。
至此,可以說,合道修士的鬥法,即是雙方兩個小世界的對撞,即便是普通一擊也是修士所有道慧凝聚之所在。
而凝聚了道種,結成了道果的修士,所發出的神通威能已經不能用凡俗的法則所能形容。故而,合道修士把他們對自身法則的凝聚及道途的闡發凝於道果,衡量為道行。
道行越高,所能發揮的護道之法威能也就越強,故而道行高不代表戰力強,隻有道行神通兼具,才能無往而不利。
從衛覓海與經道人的鬥法就能明顯看出,衛覓海的神通比之經道人略遜一籌,但在道行之上的修行卻是與經道人旗鼓相當。反應在戰力之上,無怪乎衛覓海會占據下風。但既然兩人道行相當,那鬥法就不會短時間內分出勝負。
而公山業與誠王卻又是另一番景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