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權衡之後,大周朝廷決定,以後每年招收留學生的時候,藩屬國的招收名額增加百分之二十。
當然,這百分之二十的名額,要通過大周國子監的考核之後,才能正式進入大周留學。
其實也就是說,之前的那一百個名額就是專門為你們這些王室和貴族子弟留下的,後來擴招的那百分之二十的名額,才是為那些平民學子留的。
不過這些擴招進來的名額,一旦正式考上了大周國子監,以後將享受與大周學子同樣的待遇。
甚至完成學業之後,他們還可以繼續留在大周工作、學習,隻要在大周工作年限超過五年時間,就可以自行申請加入大周國籍。
當然,最後能不能申請成功,那就不一定了。
同理,除了這些藩屬國之外,歐洲留學生在大周工作年前超過五年之後,也可以同樣申請大周國籍。
當然,對於歐洲留學生來說,想要申請大周國籍,大周皇家學院相對比國子監更具有優勢。
當這一政策推行下去之後,有心人就會發現,凡是在皇家學院畢業的留學生,在大周工作年滿五年之後,申請大周國籍的人,百分之八十的人都能申請通過。
而國子監裏的歐洲留學生的通過比例,不到半分之四十,比皇家學院足足少了一半之多。
之前已經提過,大周皇家學院的教學科目以理工科為主,而大周皇家學院招收的那些歐洲留學生,自然也多是歐洲各大院校理工類大學的高材生。
並且,在留學之前,這些人都或多或少獲得過自己院校的獎學金。
畢竟按照如今歐洲留學生的風潮來說,沒有獲得過獎學金的學生,是不配來大周留學的。
久而久之,獲得過獎學金,也就成為了能夠進入大周皇家學院留學的一個重要資格。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幾年之後,大周皇家學院的規模越來越大,儼然已經成為了大周教育界的巨無霸。
針對這個問題,朝廷不得不對大周皇家學院進行拆分,將其拆分為十多個更加精細的專學院校。
而拆分之後,大周的高等教育迅速形成了九座大山,分別是大周國子監、大周皇家醫學院、大周皇家農學院、大周皇家工學院、大周皇家物理學院、大周皇家化工學院、大周工程學院、大周皇家商學院以及大周皇家政法學院九個院校。
而這幾個院校之中,國子監直屬於禮部,皇家醫學院直屬於太醫院,皇家農學院、皇家物理學院、皇家化工學院直屬於皇家,皇家工學院和工程學院直屬於工部,商學院和政法學院直屬於吏部、戶部和刑部。
這種拆分,還是在張淩陽的力主之下才展開的。
細細品味,不難發現,無論是物理學院、化工學院、還是農學院,都是屬於那種投入巨大而效益產生緩慢的學院。
如同這樣的學院,六部衙門實在不願意接手,所以隻能由皇家擔著這筆龐大的開支。
還有就是,即便六部衙門願意接手,張淩陽也是不願意的。
因為任何事情,隻要經過官府的手,多多少少都會變了味道。
所以看似投入巨大而且無用的幾個學院,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幾個學院,張淩陽會將其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